在春秀同意“入编”后,黄举天又询问,她是否了解林大娘子,及其家族的更多情报。
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暂时搁置此事,吩咐几个义子护送春秀二人回家;
并趁夜色深沉,将陈延风与那拐子的尸体一并处理。
翌日清晨。
黄举天用早膳时,负责盯守的义子,回报了条重要消息:
郑翊两个时辰前已返回澄迈,但并未前来县衙复命,而是径直去了小佛塔。
“义父,不仅如此,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我亲眼目睹郑家一众族老陆续进入小佛塔,议事未出。”
黄举天心中了然。
前日,他命郑家人南下振州、万安州,抓捕陈氏一族的其他成员。
想必郑翊是从陈家相关人员口中,得知了他在长安的大致情况——
一个没有政治背景的贬谪状元郎;
故而提前返回,与郑家人集体商讨对策。
成亮略带担忧地道:
“阿郎,郑家人会不会反水?”
黄举天并未放下手中的碗。
他慢悠悠地喝完了粥,语气平静地答道:
“不会。”
成亮仍有些不安,追问道:
“可阿郎之前不是说,郑翊幻想年后与您一同前往长安,共成大事吗?
“眼下他已得知,长安之行无望,若是觉得阿郎有意欺瞒他……”
黄举天放下碗,神色淡然:
“我确实有所引导,但并未欺骗他。
“长安,终有一日是要去的。
“大事,也必定会在长安成就。”
说完,他起身去添粥,顺便为几个等候的义子也盛了几碗,继续道:
“如今,郑家已是骑虎难下。
“他们倾全族之力助我铲除陈家,早已没有回头路。
“放眼崖州乃至整个海岛,未来能庇护他们的,唯有立下治瘴大功的我和先生。
“郑家今早的议事不会持续太久。
“说不定午膳还未备好,郑翊就来了。”
听了这番话,成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虽然去了趟长安,增长了不少见识,但跟在阿郎身边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这时,黄举天端来两碗热粥。
成亮正欲起身双手接过,黄举天却轻轻按住他的肩膀:
“更何况,我还为郑家准备了一份补偿,一份默契。”
成亮心中疑惑。
补偿他大概能猜到,无非是从陈家缴获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