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帐外已经传来号角声,接着有卫士来报:“敌军列阵!”
欧阳自远嘿了一声,心知耽搁的有些久了,敌军已经抢先列阵了,于是下了最后一道命令:“着牙将莫尔兰带一百刀斧手在孙将军队后方,但有不听将令者,就地正法!”
这就是欧阳自远要莫尔兰参加会议的原因。
莫尔兰是匈奴人,本身对汉人的感情是比较淡的,她又是牙将,与孙威并非一队,所以一旦有士兵违令,莫尔兰是下得去手的,至少比之其他人更能下得去手,何况她又是欧阳自远的妻子,其他人不敢报复,莫尔兰也不必害怕别人报复,所以,欧阳自远特别命令莫尔兰来督阵。
至于为什么特别要给孙威设一个督阵官,原因却是孙威这一路最弱,又要应对最强的大宛军,一旦士卒心慌不听将领,只怕会影响全军的作战,所以特别设了这样一个官位。
莫尔兰本是想等着欧阳自远解开自己心中谜,但现在敌军已至,只能等事后再说了,她与众将一起匆匆出帐,各自向队伍跑去。
片刻后,鼓声大起,汉军也列阵了。
三国联军方面,大宛在左,休循居中,桃槐在右,而汉军方面,孙威部在左,钱子长部居中,柳千惠部在右,两国军队,九万人马,相互对峙。
欧阳自远骑在马上,看着对面,见三国联军仍是僵化的按此前的办法排列,心中不由叹息。
兵者,诡道也,任你再强的军力,如果被敌人事先料到了你的战术,还有什么胜利可言?
好在,现在是汉军料到了西域军的战法而不是相反,否则真是一场灾难了。欧阳自远见两军布置已毕,沉声道:“击鼓,扬旗!”
鼓声大起。右路,柳千惠带着二万精骑,长声呐喊,直冲而出,向对面的桃槐军冲去;中路,钱子长的战车阵排列的整整齐齐,向前稳稳的平移;左路,孙威部。。。。。。没有动。
欧阳自远开心的笑了。
孙威是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了,现在,就等着看这一战的结局了,而这结局,关键在孙威能不能拖得了时间,柳千惠能不能尽快击败敌军,钱子长能不能在场面上占优。
右路,柳千惠根本就没有停下的意思,骑兵队马蹄翻飞,一路向前,直冲敌阵。
对面的桃槐军明显的有些畏惧。
如果对面是汉军,那么现在已经开始放箭了,不幸的是,西域人中弓箭极少,桃槐国虽然名字里是两棵树,但实际上整个绿洲都没有多少树,铁器也很少,所以弓箭根本就不存在。
桃槐军的将领们在士兵的阵列间跑来跑去,大声吆喝着,一则是鼓劲,一则是禁止士兵后退,但虽然他们极为努力,士兵们的脚却仍悄悄的往后退着。
号角声起。
桃槐主帅见自己的士兵们不断慢慢后移,心知再等下去只怕就会被动挨打,干脆下令冲锋,与汉军面对面的对攻。
柳千惠不由得喜上眉梢。
要是敌军后退列阵,她虽然也有把握击破,但毕竟时间就长了,现在敌对对攻,虽然打起来艰难些,但时间却会缩短,而这一战,最关键的,就是时间。
柳千惠长枪一举,在空中连划了三个圈。
汉军突然开始变阵。
前军左右两侧放慢了速度,同时向中间收缩,中军速度不变,也向中间收缩,后军左右两侧加快速度向前,很快,整个汉军形成了一个纺锥形阵势。
这个阵势,前后两端尖,中间粗而长,形如纺锥,与对面横向展开着的桃槐军大异其趣。
桃槐军统帅明显的不明所以,眼见汉军以这种奇怪阵势来攻,也发号施令,下令中路向前,形成一个向外凸起的弧形。
按照桃槐统帅的想法,当对方冲过来时,这凸起会向回凹下去,这时他就命令两侧的部队收缩,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口袋阵,将汉军包围在当中。
这个想法是好的,这个战术也是对头的,唯一的问题是:桃槐军的战斗力是成问题的。
汉军骑兵势如利剑,前锋已经直接插入桃槐军的正中!
最前面的是夜君的骑兵,这些骑兵手持长刺,寒光闪闪,他们大声呐喊着,一刺一个,片刻间刺杀了上百人,桃槐军哪里见过这等阵势,整个阵容立刻混乱起来。
不过,此战中如果说桃槐军不勇敢倒也不符合事实,虽然桃槐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战斗力差,但他们还是拼死的在抵抗,许多士兵宁死不退------所以,他们就都死了。
夜君骑兵如疾风冲来,一队队冲入桃槐军队列里,桃槐军队列就好象一幅被撕开了数道口子的布一样,阵形中立时出现了数道夜君骑兵的行列。
紧接着,这数道夜君骑兵的行列透阵而出,直接穿透了桃槐军的战线!
这一下可是大出桃槐军统帅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