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汤要服进去,托马斯安静下来,昏昏入睡。应天龙吩咐李成旺看着他,自己来到海边,站在礁石上望着水里,有鱼在游,仔细一看。是生活在海里的野生簿鱼,个头还真的不这里的簿鱼身圆而长。鳞很细,颜色黑,身上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斑点。应该属于红点雏,它们的味道极鲜,营养价值很高。对病人的身体恢复是最理想的食物了。
应天龙十分高兴,折来树枝做成渔叉,不一会儿捕到几条又大又肥的鲜鱼,回到山洞,在洞口生起火来,李成旺从小生活在山里,对海鲜了解的并不多,也许是簿鱼的香味使他兴奋起来,连忙扶出托马斯,托马斯脸色好多了,应天龙一摸他的头。高兴地说:&ldo;托,你的烧视了,看来李成旺的草药起作用了。&rdo;
托马斯坐到他的身边,紧紧抓住了他的手,虽然他什么也没说。应天龙却觉得他已经用自己的举动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
他们检查了自己的武器冲锋枪一枝,国产旷步枪一支,子弹还剩下几十,雷夫一迈考尔教官送给应天龙的沙漠之鹰手枪,子弹是七,没用过。两颗手榴弹,三把军用匕。子弹是少了些,要用来对付紧急情况,要捕获野生动物。只有做弓箭了,李成旺市一个出色的猎手,有了他,就不愁找不得吃的。
看起来他们要在海岛上住上一段时间,岛上有的是种木,可以利用起来,搭建一个临时住处,山洞里毕竟太潮湿,对伤员不利呀。
反正自己有的是时间,一切就从义开始吧。
托马斯终于挺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身体迅恢复过来,精神面目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这当然要归功与应天龙他们每天为他采的草药和香啧啧的鲜鱼汤。只是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过去开朗的性格不见了。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沉思着,而且很少与应天龙交流,只是用眼睛默默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轻微的事情马上就走过来帮忙做,应天龙怎么阻止都不行。
其实应天龙心里办不比他好多少,考夫的死给托马斯打击很大,就像当年尹涛的死一样,一系列的经历使他深感战争的残酷,生命的渺小&rdo;不过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正在逐步变得坚强起来。
这个海岛叫什么名,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应天龙他们都不知道。蹬上徒坡放眼远眺,岛外是烟波浩淼的大海、广阔无垠的蓝天,岛内触目皆是徒峰、唤响怪石与大片的原始森林,咸涩的海风混合着林间吹来的热流,带来一股热带丛林的气息,远处更是海天茫茫,再无任何可见的6地。
不过,这里的海水清澈见底,细沙如银的海湾生活着众多的螃蟹、贝类、热带鱼,食物是不成问题了。但由于托马斯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应天龙他们无法去巡视全岛。但是海岛的风景是那样的迷人,早晨起来,先深深地吸上几口海岛上最新鲜的、带点大海味道的空气。再欣赏那火红的太阳刚刚跃出海面时的瞬间美丽,真的令人心旷神怡,意气风呀。
李成旺现沙滩边上有一棵椰子树,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椰子,便高兴地喊了起来,应天龙跑过来抬头一看,树有十多米高的,他要爬上去。李成旺说:&ldo;我来。&rdo;
只具他走土前轻轻抱住树身。双脚交替&rdo;刃猿雅般异常轻捷地攀了卜去。应天龙正在下面紧张规丑肌省他。树上的椰子已纷纷掉落下来。他忍不住叫道:&ldo;阿旺,你是最棒的。
托马斯也捉到了几只大螃蟹和鲜鱼,拿回来对应天龙说:&ldo;我们今天就做个椰汁炖鱼,清炖螃蟹,然后以椰水当酒,好好庆祝一下我们脱离险境。&rdo;
回到山洞的外面,经过应天龙当李成旺的努力,用树干枝条与藤蔓捆扎的,以树叶披覆的帐篷已初具规模,山洞的四周,李成旺用碗口粗的树干围成一个栅栏,朝上的一头都被他削的尖尖的,森林里肯定有可以伤人的猛兽,只是他们还没现而已,一米多高的栅栏可以防止野兽的进攻,山洞又是他们的第二道防线,舌风下雨也可以进去躲避,好在老天爷仿佛对他们特别照顾,还没有下过一场雨呢。
栅栏里堆放着许多树枝,点起火来,把椰子用匕挖开一个洞,清凉的椰汁留出来,到进用钢盔做的锅里。把鱼收拾好放进去,一会儿香味就散开来,李成旺把椰子劈成两半。掏空椰肉,就形成了椰碗,不一会儿,椰汁炖鲜鱼,清炖螃蟹做好,浓郁的香味令人食欲大震,三人以椰汁为就,举碗互相庆祝。应天龙说:&ldo;这第一碗酒应该给考夫。是他舍生忘死救了我们,愿他在天之灵得以安宁。&rdo;
他们举碗默默祈祷着,然后把酒到在地上。
第二杯酒是托马斯敬给应天龙的,他目光闪闪地说:&ldo;应,我托马斯终身是你的朋友,跟定你了,以后你走到那里,我就跟到那里,除非你不要我了。&rdo;
应天龙笑了,回答道:&ldo;我们中国有一个典故,说的是金兰结义。也就是拜把子兄弟,我们不仿学一下三国志里的刘关张桃园结义,怎么样?&rdo;
见托马斯不太明白,应天龙就把三国的故事大概给他解释了一下,托马斯高兴地回答:&ldo;好,就这么办。桃园结义,太有意义了。&rdo;
应天龙比托马斯要大上一岁。李成旺最两人就拜应天龙为大哥。以椰汁当酒,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托马斯与李成旺拿过匕划破自己的手指,把血滴在碗里,应天龙也怎么做了,三人端起酒来一饮而尽,托马斯激动地叫了声:&ldo;大哥。请受小弟一拜。&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