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暗战原子弹(一)(32)
&ldo;老戚&rdo;何其妍露出恐怖的表情。说实话,她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挨他狠狠的一顿尅,甚至她也不在乎戚文彰对自己做出什么惩罚。她害怕的就是这种含而不露的方法,让她琢磨不透对方究竟打算如何处置自己。比如写一个报告送到长安街的总部,把她调到派出所当户籍警天,这可是软刀子杀人。
戚文彰眼睛一瞪:&ldo;怎么?你还想继续留在这里?&rdo;
何其妍不说话了。她心中恨恨地想,这个姓戚的也太不讲情面了,人家做错了你怎么翻脸都行,犯得着这么收拾人吗?就算把她给发落到大街上当交通警,她也有决心重新回到七处!有朝一日,她混成了老侦查员,对自己手下的年轻人一定不是这个样子!尊重人家才能让人家佩服,哼!
11&ldo;呵,这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啊。&rdo;刘云非看到戚文彰拿出的关于兰化公司敌情的立案报告,这么说了一句。他周围的人没有人能够听得出来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一直把戚文彰看成自己在仕途上的竞争对手和参照物。无疑,肯下笨工夫的戚文彰在侦破案子上要比他强一招。但是在仕途上可不看那个。真正当上大官的没有几个干专业的,最会打仗的当不上主席,最会开飞机的当不了空军司令,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懂得政治!
最近他刚刚下了一个大赌注。
如果说刘云非不是好侦查员,一定是错误的。评价一个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刘云非未能侦破敌特,并不能说明他不会侦破。这不,最近他就搞了一个案子。
在苏州,一个中学革命组织抄了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的家。从那里抄来了一些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界的资料,包括影星蓝苹的各类新闻,甚至还有她叫&ldo;李云鹤&rdo;时与俞启威同居的故事。资料到了那所学校的校长手里。校长的&ldo;革命警惕性&rdo;不一般,她一看材料觉得非同小可,立即报告给北京公安局。天让刘云非出头,不知道怎么阴错阳差地落到了他的手里。刘云非立即亲赴苏州把所有材料拿到手里,然后送到了谢富治副总理那里。
这是初期,对于冉冉如旭日东升的中央小组的核心骨干们来说,刘云非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行政22级的干部立了头功。
江青再次接见了刘云非,但是这次可是跟第一次完全不同了。第一次刘云非只能算投靠,但是否能够靠上还很难说,现在他已经确认自己的马前卒身份。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江青喜欢自比马前卒。但是那次会面,她把这个&ldo;光辉的&rdo;比喻安在了刘云非身上。其意义不下于古代君王封某统帅为&ldo;大将军&rdo;。自然刘云非也不含糊。他给江青的回报也是极为可观的,那是一份重要情报:北京市公安局的档案室,还保存着一套与之类似的黑材料。
他之所以这么言之凿凿地说,是因为同事间一次玩笑话引起的(当然他没有敢把这个玩笑话报告给江青首长),记得那时江青的名字第一次作为中央首长刊登在报纸上,大家闲聊的时候,负责档案室的干部段兵插科打诨地说了一句:&ldo;什么江青同志啊,那不就是蓝苹嘛。&rdo;
自然那段兵免不了八卦一下自己看到的档案内容。
到今天为止我们也不敢断定给中国公安系统特别是北京市公安局和它所属的干部带来杀身之祸的,是不是刘云非的报告。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的确有人扮演了一个极为不光彩的角色,而历史不会泯灭这一笔的。
1964暗战原子弹(一)(33)
现在刘云非拿着戚文彰的报告想到的是怎么样把这件事情(在他的眼睛里面,这是一个事情,而不再是案件了)纳入自己的整体战略规划。经过反复的思考,他对戚文彰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过去他对这个一同从公安学校毕业的老同学有一种&ldo;瑜亮情结&rdo;,自从他们两个人一来到七处(那时还是一处一科),他就开始暗暗跟戚文彰较劲儿。开始两个人各有千秋,但是很快在人们眼里戚文彰总是胜他一畴。这给他造成很大压力,让他透不过气来。
但是今天形势不同了。他知道自己将要一步登天,这是任何人所无法攀比和阻拦的,戚文彰再也不是他的对手了。在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宽怀大度,让戚文彰跟着自己得到些好处。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他也需要捧场,而戚文彰并非等闲之辈。
刘云非找到科长主动要求参加这个案子。接着他拿着瓦特的照片前去广州,亲自找林洋核实,确认那个曾经带老鼠出境的外国人就是瓦特。从这一点上看刘云非的确作出了一定贡献。
立案之后,戚文彰立即回兰州,着手布置对瓦特的全面监视。当然他也不会放过那个处在半明半暗位置的周洁妤。这个时候,汇集在他的手下的有兰州军区保卫部还有兰州市公安局的人员。可以说阵容强大,瓦特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脱他们的眼睛。这是好的地方,但是带来的问题是,瓦特也能够感到自己处于被监视的状态。作为一个间谍,不需要亲眼发现跟踪自己的人,只是注意一下周围的环境就足够了。如果在任何时候,他在外面都难以找到单独的时候,就足以说明问题。这一点是反谍人员过多的致命问题。
瓦特的情报必须送出去,于是他向兰化提出来要去香港。搞了情报想跑可不行,戚文彰让兰化公司拒绝他的请求,看瓦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