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文彰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用今人的眼光看,他所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是现代人所无法比拟的。但是用他的逻辑却十分简单,没有国,哪有家?
所以他回答杨鹤的那句话就十分简洁:&ldo;走吧。&rdo;
杨鹤不相信自己耳朵,但是他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到戚文彰坦然地转身离去,内心的挫败感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此时他越来越感到戚文彰就是的特工,是他的一个可怕的对手。也就是在这一刻,他忽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自己妙计没有展开就要输了。
因为,这样的对手是无法征服的。
40从北京到兰州的火车,戚文彰不知道坐了多少次,但是只有这一次印象最深,因为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情让他难忘。
上了火车,戚文彰开始盘算怎么脱身。根据他的观察,列车上的乘警很少,而这些特务都有武器,显然乘警帮不上任何忙。小地方的车站警察力量很小,所以很难帮到他。他必须找到一个大一些的地方,有足够的警力做到同时保护他和周洁妤,并且制服这些台湾特务。
车厢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参加革命大串联的红卫兵和停产闹革命的革命职工。所以气氛十分热烈,大家唱着革命歌曲,可以说一路欢歌。
而且大家都像好朋友一样互相关照,气氛融洽,这景象是在今天的旅途中人们所见不到的。戚文彰被这里的气氛感染了,他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四周都是这么热爱国家的革命群众,几个敌特算得了什么。这样想着他的心情放松了,他也跟车厢里的人们说笑起来,很快大家打成了一片。为了应付旅途的疲乏,串联的人们都随身携带扑克牌。当然在那个时候叫&ldo;文娱牌&rdo;,虽然也是54张。牌上画的图片内容多是风景,古迹和政治宣传。大家玩的游戏自然也有时代色彩,叫&ldo;大跃进&rdo;。
1964暗战原子弹(六)(17)
大家聊熟了便开始玩牌。
戚文彰心情放松,似乎也让杨鹤放下心来。他也不像一开始那样紧紧盯着戚文彰。戚文彰一边打牌,一边思索着脱身的办法。
在上厕所的时候,他发现车厢过道里面出现了一个公安部门印发的革命通缉令,通缉逃亡的坏分子。名单中间就有&ldo;戚文彰&rdo;三个字和他的半身照片。只是通缉令印刷质量比较差,猛然不容易认出来。
看到通缉令,戚文彰脑子飞快地闪了一下。既然公安部开始通缉自己,那么他就成了吸引公安人员最好的磁石。只要公安人员一来,哪怕是抓获了自己,他都可以想办法破坏敌人的计划。戚文彰这么一想,还着实感激刘云非的通缉令帮了自己的大忙。
他知道自己在杨鹤等人的监视之下,他不动声色地去厕所。出来的时候,他眼睛看着别处,顺手把墙上的通缉令撕下,然后团成一团丢在地上。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避开了杨鹤手下特务的目光,但是却逃脱不了周围群众警惕的眼睛。
戚文彰坐下之后,站在他身后的一个乘客捡起地上的纸团,他发现是一份通缉令,这让他警惕起来。他故意走到戚文彰对面的过道上,然后装作漫不经心地回头观望,悄悄把他跟照片上的人进行对比。这一切都在戚文彰关注之下,他不动声色暗中配合。
这个革命群众很快又找来两个人帮助自己核实。他们确认戚文彰就是通缉令里面的人之后,便去找列车长汇报。
火车到达太原。下车的旅客开始往外走,接着又有上车的旅客开始往里面进。突然在车厢门口望风的一个特务回到车厢,用手势向杨鹤发暗号。
杨鹤意识到出了问题,他招呼了一下手下人。这些人立即站起来,拉着戚文彰和周洁妤往车厢一头走,仿佛要下火车的样子。
戚文彰一站起来就发现台上出现了大量的身穿白色制服的公安干警。这完全跟他事先预料的一样。他冷静地向外走,并且注意观察身边敌特的动静。
戚文彰刚刚走出车厢,就看见公安人员围了上来。
&ldo;戚文彰,你跟我们走。&rdo;领头的公安人员毫不客气地说。
戚文彰没有说话,他转过头,却发现杨鹤和其他的人已经带着周洁妤走向出站口。在这个时候他问了一下自己,要不要设法阻止他们离去?高喊抓特务?但是这个念头只在脑子里闪了一下,他就立即打消了。因为在这个情况之下,他作为通缉犯,无论怎么喊,身边的警察都不会相信的,而且这么一来还可能迫使杨鹤铤而走险,给周洁妤造成危险。
戚文彰看着杨鹤等人出站,对面前的公安人员说:&ldo;我要见你们的领导。&rdo;
&ldo;领导没有工夫见你。&rdo;对方蛮横地回答他,&ldo;我的任务是现在就把你送回北京。&rdo;
&ldo;我有重要的情报要交代,但是我必须见到你们的最高领导才能说。&rdo;戚文彰学聪明了。如果非要以自己人的身份汇报情况,对方是绝对不买账的。所以他干脆就装成敌特,表示要见到最高首长才&ldo;交代&rdo;。
戚文彰的战术真的管用了。那个人想了一下,决定暂时不上开往北京的列车。他决定在车站原地等候,然后命人去报告太原公安局军管会负责人。
戚文彰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紧紧盯着站台,看杨鹤等人是否再次回来。如果他们回来,就记下车次,如果没有回来那他们此时一定不会走远,在太原进行搜捕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