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人击鼓鸣冤了,周宰相变了脸色,看向赵大将军,赵大将军心里头也咯噔一下了,他有一件事并没有告诉周宰相,便是江南科举舞弊之事,周家门生和远房旁支亲戚,有人回江南原籍科举考试,但平日里不努力,到了考试之时,竟然以周宰相的名义,买通了看守科举的衙役,让他们在录入之时买通了那些抄录之人,将试卷的名字对调了。
这事本来是藏得严严实实的。可是那个衙役的亲人,自从做了这件事后,也不是为何,竟然接连病故,还有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的。
衙役内心十分后悔,一直都认为是害了他人这才遭受了此等报应,因而将真相告知了原试卷的学子。
学子得知后,不甘心,便告到了上一级,可惜,周宰相的势力过去强大,接受了诉状后,竟然暗中派人刺杀学子。
学子只能打扮得破破烂烂,就跟流浪汉一般,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至于那个衙役,则躲进了森山老林中的寺庙,看破红尘,出家了。
至于学子的亲人,也接到了寺庙附近的僻静山脚下居住着。
学子在逃上了往北上的船时,差点被推进了河里头,淹死了,也是卫均派了神策军前去救援,这才救下了这个学子。
好吃好喝供着,也就是为了这一日。
学子孤身一人,卫均劝说一番,便将学子说通了。
能够为改进科举弊政,能够在千古史册下留下芳名,对于学子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不管是为了什么,学子都想要尽力一试。
再说了,他就算不试,也不过是死路一条,试了,说不定还能活着。
抱着这样的心态,别说是过针了,就是吞针,他也要试。
小皇帝听了,也是大吃一惊,不由得站了起来,上前走了几步,也正是小皇帝如此自然的动作,让周宰相以为,这事只是事出偶然,而不是小皇帝和刘太后或者是小皇帝和卫均策划好的。
不管为何,周宰相额头上微微冒出了点汗。这件事只怕不能善了了。最为重要的,是擦干净后头的尾巴。
周宰相心里头满是焦灼。
卫均除了刚开始露出的讶异,之后便是淡然。
小皇帝听着小太监说着:&ldo;皇上,击鼓鸣冤之人已经开始过针了。&rdo;这是铺就在前头的红毯上,上头密密麻麻竖着针,只有踏过针,才能到下一个关口。
&ldo;那人发出了哀嚎。&rdo;小太监又说了一句。
朝堂上下,也包括小皇帝,全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楚。
倒是卫均上前一步,对小皇帝小声提了建议,&ldo;皇上,不若到钟楼去瞅瞅?&rdo;前头的小钟楼更为靠近过针的地儿。
小皇帝点头,摆驾了小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