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唐朝凌烟阁是什么 > 第59章 丞相府升级相国府李家兄弟兵临洛阳城(第2页)

第59章 丞相府升级相国府李家兄弟兵临洛阳城(第2页)

所以,芳华苑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皇家权力和文化的高度集中,也反映了隋炀帝对于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愿景。

四月,春寒料峭,大地已经逐渐在寒冬的余威中苏醒。但洛阳城内外,却没有春日的安逸景象,这座曾经繁华无比的大都市,如今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

唐军的营帐在芳华苑如繁星般密密麻麻地铺展开来,军旗猎猎,在春风中发出呼啸之声。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刃,目光如炬,仿佛一头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李建成身着华丽的铠甲,头戴紫金冠,脸上带着自信而略显傲慢的神情,他坚信这座城市很快就会落入自己手中。李世民则身姿挺拔,目光深邃如炬,透着一股沉稳与睿智,他对洛阳志在必得,但又深知其中的风险与挑战。

洛阳城的守军见状,如临大敌。高大的城墙之上,守军们严阵以待,他们目光冷峻,紧握着手中的武器,仿佛在与城外的唐军对峙的一刻,时间都凝固了。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经过商议后,先派遣使者前往洛阳城门下喊话,准备招降洛阳守军。使者的喊话声在空旷的城门外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然而城内却毫无回应,一片死寂。

此时,驻扎在金墉城的李密觊觎洛阳这块战略要地已久,眼看就要到嘴的肥肉,他岂能拱手相让。得知唐军已到,他便命部将率领着小股精锐,如一阵狂风般攻向洛阳城外的唐军。

唐军早有防备,李建成派出数量相当的将士,与李密的瓦岗军在洛阳城外象征性的展开了一场演戏般的角逐,小战片刻,便各自退军而去。

唐军李家兄弟和瓦岗军李密都是心里门儿清的主儿,彼此有几斤几两,那是摸得透透的!这两支队伍,真要是当着洛阳城中隋军的面大打起来呀,十有八九是两败俱伤,隋军估计心里都乐开花了。

唐军这边,肩负着建立大业、安定天下的重任;瓦岗军那边,也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都想在这乱世中分得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傻乎乎地跟对方拼个你死我活呀?那不得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底儿都给搭进去?

此时的洛阳城,在各方势力眼中可是风水宝地,战略意义重大!好比是一块超级大的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唐军想着把洛阳城纳入囊中,就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根基;瓦岗军也对洛阳城垂涎三尺,若得占了洛阳,就能在天下局势中更有底气。

但是,这两支队伍心里都打着小算盘,他们心里都在嘀咕:“若是是跟对方死磕,能不能打赢先不说,就算赢了,自己也将有损失,要是打完架自己元气大伤,是否还有力量攻取洛阳城,那还要另说。”

两军将领权衡利弊,都知道要是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就好比鹤蚌相争、两虎相斗,最后只能让洛阳城里的隋军捡了个大便宜,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这两支队伍在洛阳城外就这么僵着,谁也不愿意先迈出那莽撞的一步,把自己的运势在关键时刻给断送了。

在唐军和瓦岗军的较量中,洛阳城中的部分隋朝官员,他们内心深处倾向于投靠唐军,毕竟唐王李渊在当前局势中已站稳脚跟,而且还是皇亲国戚,要比李密的身份正统,且势力要强于李密,因此他们暗地派人给唐军送来密信,愿意成为内应,助唐军夺取洛阳。

赵公李世民深思之后,和大哥李建成说道:“我们刚刚建立起根基,还需要时间去巩固,洛阳虽为东都,地理位置重要,但此时去争夺,必然会分兵,如此一来,关中地区的防守就会空虚,敌人很可能会趁虚而入。而且,我们此次就是夺得东都,依李密的性格,必然不会放弃,定会继续攻打我们,到时是否能守住洛阳城还是未知之数”。

李建成听得李世民的建议,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利弊,最终听取了李世民的建议,果断地拒绝了城中提出做内应的请求。

又过了几日,李世民看到唐军将士在此与李密、城中隋军三方对峙,不是长久之计,便又施一计。他找到大哥李建成说出了自己的计策。

“大哥,我们在此地驻军时间过长,物资消耗太大,而且东都洛阳并不能轻易攻取。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已退兵之计迷惑城中隋军,城中隋军见我军仓皇撤退,必定会心生轻敌,派兵追击。我们提前设好埋伏,打隋军个措手不及!”

李建成非常赞成兄弟的计谋,当即便传令下去,撤回关中。同时他们安排人员向外放出风声,宣称唐军补给不足,军心不稳,明日要紧急撤离。

李世民提前率领精锐,在三王陵设下了三处伏兵,严阵以待。

三王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今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周山森林公园内,是周定王、周悼王、周敬王的陵墓。

果不其然,洛阳城中越王杨侗等隋朝残余势力被唐军的撤退所迷惑,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命令隋将段达率领着一万多名士兵追击而去。

段达我们并不陌生,虽说早年也是盖世英雄,但如今却已近六十岁,马上就到退休的年纪,而且近期多次败于李密的瓦岗军,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威风。

段达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握长枪,胡须凌乱,毫无精神气。他率领万余兵马,向西追去。然而,他并未料到李世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段达的军队进入埋伏圈时,李世民的伏兵如神兵天降,箭如雨下,喊杀声震耳欲聋。段达的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士兵们惊恐万状,四处逃窜。段达试图组织抵抗,但已经无济于事,他的军队很快就溃不成军,遭遇了惨败。

李世民见时机已到,乘胜追击。他身先士卒,骑着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手中的长枪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战火,带领唐军一直将败军追至洛阳城下,此战斩杀了四千多名敌军。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并未满足眼前的胜利,又趁势攻取了新安、宜阳二郡。

新安县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北临黄河,与济源县及山西省垣曲县隔河相望;南与宜阳县接壤;西与渑池县及义马市为邻;东与孟津县及洛阳市毗连。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有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地貌为“四山”夹“三川”。新安县自古为中原要塞,军事重地,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仰韶文化的集中分布区。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处洛河中游浅山丘陵区,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宜阳县历史悠久,自东周时期置县已有2400多年历史,是召伯听政之处、“诗鬼”李贺故里。

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能,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唐朝的统治地位。

消息传回长安,李渊欣喜不已。考虑到洛阳及周边地区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王李渊任命经验丰富的行军总管史万宝、盛彦师镇守宜阳,他们二人皆是忠心耿耿、勇猛善战之将。李渊又任命吕绍宗、任瑰率兵镇守新安。吕绍宗性格沉稳冷静,思考问题周全;任瑰则勇敢无畏,智勇双全。

史万宝,原为长安豪侠,因帮助他人而被称为“长安大侠”。在隋末动荡时期,他与李神通等人起兵响应李渊,共同对抗隋朝。唐初,曾任行军总管、原国公等职,最终被封为原国公。史万宝参与了唐朝的统一战争,包括平定李密叛乱、守卫宜阳地区等重要战役。后来,在与刘黑闼作战时,史万宝作为李道玄的副将,因未及时支援,而导致李道玄战死,这一事件使他声名受损。

史万宝被后世评价为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有勇敢善战的一面,也有心机深沉、不择手段的一面。他的行为和决定,既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他个人的道德缺陷。

盛彦师是隋末唐初的一位杰出将领,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生卒年不详。隋朝大业年间,盛彦师担任澄城县长,晋阳起兵后,投靠李渊,被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参与攻破长安。武德元年,盛彦师在熊耳山南的溪谷设伏,成功擒杀李密及其部将王伯当,因功被封为葛国公,授武卫将军。盛彦师后又随李世民东征洛阳,击败王世充,为唐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任瑰我们前文介绍过,他以智谋成功劝降了萧造。至于与任瑰一同前往新安镇守的吕绍宗,因其生平事迹在历史记载中缺失详细记录,这里不再介绍。

唐王李渊命人镇守宜阳、新安两郡,有效地占据了关东的局势,为唐朝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唐王李渊的新政权,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这一次次胜利的推动下,正朝着建立新王朝统一天下的目标稳步迈进。

至于唐王李渊下一步将会在这乱局中如何周旋,我们下章再接着讲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