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托马斯&iddot;伍德罗&iddot;威尔逊(1856~1924):美国政治家,总统。1919年因倡导国际联盟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3查尔斯&iddot;林德伯格(1902~1974):第一个独自完成横越大西洋不着陆飞行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飞行员执行过战斗任务。
救援船在轮式起落架上颤动着,机身高于地面十英尺。接着,液压装置的声音响起,一架舷梯从机腹处打开来。
舷梯让我吃了定心丸。现在对我来说,这艘飞船就象征着一张双程机票。我们的空投舱是只能单次使用的攻击器,在我们登陆时被分裂螺栓炸开,像豆荚似的裂成两半,之后就再也不能用了。所以,在我们眼中,有舷梯可用不仅是红地毯式的待遇,还意味着这艘船具备带我们回到母船的能力,再接下来,就是回家了。
虽然我不知道从舷梯走下来的会是谁,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会是师级军士长迪阿瑟&iddot;奥德。
奥德穿着闪闪发光的整洁的埃特纳红色军服,迈着像机器人一样简捷有力的步伐走下舷梯,头盔夹在一只胳膊底下,手指交叉环绕在激光制导指示器按钮上‐‐标准的外交礼仪风范。
他头发是暗灰色的,按照山姆大叔1的要求剪得很短,眼睛也是暗灰色的。他的样子和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比起来一点儿也没变。那时候,他在新兵训练营里担任我的高级训导士官长。
【1山姆大叔:美国的绰号。】
奥德在我面前停住,干脆利落地敬了个礼,动作如此迅速,以至于他的手都在微微颤动,&ldo;长官,布雷斯少将命我向您转达他的褒奖。&rdo;
我回敬了一礼。奥德的眼睛从来没有这么亮过,简直像打过蜡一样,看起来真有点缺乏军人风范。我心跳加剧。奥德是真的为我骄傲。一个训导士官长把一个新兵从面临军事审判的烂摊子里搭救出来,还眼看着他指挥整个师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没有希望获胜的战役,这是很少有的事。
跟着奥德走下舷梯的一名全息摄影通信兵用掌上全息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
刚看到奥德从舷梯走下来的时候,我满怀激动,但回想了一下他的话以后。我忍不住猛地抬起了头。奥德在军队中的级别够高,确实有资格第一个走下舷梯。而且士官在军队里很普遍,一名师级军士长的地位就相当于坐在上帝的左手边一样1。
【1&ldo;坐在上帝的左手边&rdo;是英文中的俗语,大致相当于中文的&ldo;一人之下万人之上&rdo;的意思,在这里表示师级军士长的地位相当高或相当重要,因为尽管士官没有指挥权,军队里却少不了他们。】
尽管如此,他还是应该受二星军衔的随舰师团指挥官的管辖。这么说来,亚瑟王神剑号的指挥官,按海军编制,军衔为少将,应该是这里的头号人物。这就奇怪了。不管谁是头号人物,只要他是个政治动物‐‐能爬到这么高级别的职业军官很少有不是政治动物的‐‐就绝对会在全息摄影镜头面前带队登陆的。布雷斯少将放弃了一个没什么风险就可以在全息镜头前露脸的机会,为什么?
奥德继续说:&ldo;联合国秘书长以及美国总统也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rdo;
我微笑起来,&ldo;她当然会!&rdo;
木卫三远征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作为三军最高统帅的美国总统理应和美国以及全世界人民一样。对我的士兵们心怀谢意。
奥德眨了眨眼睛,&ldo;是&lso;他&rso;,长官。&rdo;
&ldo;啊?&rdo;虽然这个反应很没有将军风度,不过奥德的回答的确让我有点听不懂。
&ldo;前总统在任期结束前就退位了,是现任总统路易斯向您致意。&rdo;
&ldo;退位?&rdo;近一个世纪以来还没有发生过美国总统提前退位的事。手持掌上全息摄像机的通信兵将镜头对准我们扫来扫去。&ldo;冒险之星&rdo;冷却下来的机身发出&ldo;吱吱嘎嘎&rdo;的声响。
&ldo;你们在外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变化,长官。&rdo;
在头盔底下,我脖子上的汗毛竖了起来。
第四章
两天以后,我和霍华德再一次并肩站在木卫三平原上观看&ldo;冒险之星&rdo;的飞行。不过这一次,它是飞向空中。从它的机腹斜撑出来的液压减震支柱将它垂直地支起,接着引擎点火,木卫三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颤动。
霍华德在我耳边大声说道:&ldo;詹森,这是第十四批!&rdo;
世界上最昂贵的几百英里旅程就是从地面到近地轨道的那一段。木卫三的地心引力没有地球那么大,更接近月球,但是&ldo;冒险之星&rdo;还是得携带大量的燃油。这就意味着,每一次只能携带五十个士兵上天。七个月前我们使用的是同样尺寸的飞行舱,但因为不用引擎而直接滑翔降落,每艘就可以携带四百名士兵。
芒奇金、裘德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是第一批被带上去的。我是指挥官,要等到最后一艘船,也就是第十五批的时候才上船。霍华德、布伦比还有另外半打士兵,带着喝过土豆伏特加的宿醉,佝偻着双肩和我一起等候。
我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要年轻,也喜欢喝到酩酊大醉。但昨晚我只是和他们一起喝了一杯,就照好指挥官应该做的那样退席了。这样,在我早早上床睡觉的时候,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搞一场&ldo;世纪末大狂欢&rdo;。发号施令使人头脑清醒,这句话说得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