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很细。
龙夫人:“老太太,这才刚下船。”
龙大人:“母亲刚才晕过去了,多亏这位郎中把你老人家救醒了。”
老夫人一看,大家泪痕满面,问道:
“你们哭了?为什么?难道我走了?”
龙大人:“母亲,你刚才气息全无,把大家都赫哭了,多亏管神医把你从阎王那里抢回来,不然的话,我们再无法见面了。”
上学问道:“不知龙大人要将老夫人抬往何处?”
龙大人道:“准备回到酉州家中。”
上学道:“此去酉州路途太远,老夫人目前的状况不宜长途颠簸,能否就在附近找个住处,暂歇一两天,让老夫人体力恢复恢复再走不迟。”
这时管家道:“神医说的很有道理,让老太太好点再动身,这个龚滩镇自家就有一个至亲,条件也不错。”
龙大人问道:“谁呀?”
大管家道:“老夫人的表侄少爷不就住在这个镇上吗?而且还是大宅大院的,方便的很。”
龙大人道:“看我这记性,朱表姑这么亲,我怎么忘记了呢?”
管家道:“大人至孝,老夫人又病重,一时未想到也是常理,我这就去张家传信。”说着急乎乎的走了。
上学道:“龙大人,江边风大,能否将老夫人暂移船上避风,等待令亲来接。”
龙大人道:“可以。”随即吩咐下人将老太太暂移船上避风。
上学叫春红拿出跛道人送的人参,切一半到船上为老夫人熬煮参汤。
龙大人表姑家住的并不太远,他表姑一听表嫂及侄儿到了,忙令人备了几乘轿子来接,很快便赶到了,而且龙大人表弟张少爷也代表全家迎接表婶及大表哥。
这时上学已在船上,龙大人一行人也来到船上,张少爷赶忙上前看望表婶,只见脸色白中带黄,病情显然不轻。
这时春红端来熬好的参汤,用小勺慢慢的喂老夫人,刚喂了六勺,上学立即叫停,服下参汤一会,老夫人脸色好些了,上学再摸摸脉,虽弱,但平稳一些了,于是告诉龙大人,可以移动老夫人了。
龙大人吩咐,所有女眷和丫鬟仆妇及郎中一家皆先行乘轿离开,他陪老夫人走。
上学道:“我和拙荆是要陪老夫人一道的,龙大人可坐轿,只留管家一道就行。”
龙大人道:“我作为人子,肯定是随家母一起的。”
等先行的上路了,龙大人才吩咐抬病床的慢慢手抬竹床,从船上下来,缓缓前行,上学夫妇陪在床边行走,时刻注视老夫人的变化。
路上,龙大人道:“我不缺奉还管郎中的人参,为什么尊夫人煮参汤是只用半支,且给家母只喂六小勺,这里有什么奥妙呢?”
上学道:“这我自然明白,据《大观征类本草》记载,人参是一种大补之药,属温性,一般人用碗喝是不会有多大问题,但老夫人这种极虚极弱的身子,是绝不能一下猛补,否则会走向反面,老夫人受不了,又会出现昏迷和心跳突然加快,什么样的后果都会发生,因此对高龄危重病人用药一定要慎之又慎,这就是中医上的辩症施治了。”
龙大人道:“很有道理,很有道理!”
上学道:“草民一事不明,想请问大人,不知可否?”
“管郎中但问无妨。”
“像老夫人这样极为虚弱的身体,只宜在家静养,为何长途舟车劳顿,冒险返里呢?“
龙大人道:“郎中有所不知,家母向来是很有主见的人,事关她的事一定要按她的意志办,我为人子,孝与顺自然是要做到的。”
上学:“是呀,百善孝为先嘛。”
龙大人:“我在涪州任上,公事十分繁忙,不能常回家照顾母亲,心中很是不安,于是接她去涪陵,在州衙后院与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也好时时尽些孝道。”
上学:“大人真民之楷模。”
龙大人:“在涪陵担心她寂寞,我夫人今天陪她上庙,明天陪她礼佛,她觉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年,有一天老家来了个远房侄子,谈到家中那个长辈又过世了,哪家儿子接媳妇,哪家姑娘出嫁了,这本是寻常事,可勾起了她老人家的思乡之情,突然提出回酉阳老家,又赶上我有几件重庆府交办的事要办,一时又走不开,让别人送她回家我又不放心,她老人家毕竟是风烛残年之人了,就这样,她回老家之事就拖下来了。”管上学:“大人所虑极是。”龙大人:“是的,接着我又因公到省城成都去了一趟,耽搁了个把月,等我回来,她老人家已病在床了,原来有说有笑的,现在话也不说了,饭量也少得很了,最后竟终日卧床不起了,竟说:‘我的日子怕不多了,尽早送我回酉阳老家,我死都要死在家乡。’看这情况,我赶紧打报告给重庆府,告了几天假,并张罗船只,好不容易盼来上司准许的批文,只好赶快上路,谁知竟——,真多亏管郎中神技,否则老母亲能不能熬得过来都很难说。”
上学道:“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放在其他郎中也会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