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将军:“真怪,为什么要把甲板上的炮拆了藏起来,安在甲板上多威风,吓人也好啥!”
刘芳:“大将军。我想贼人有贼人的道理。人家用千里镜老远就看见你的大炮,掉头就跑的无影无踪了。你还抢得了谁?”
傅大将军:“看来只有这种解释,我大清水师是正义之师,是打武装的敌人。用不着遮掩,当然要堂堂正正的安起来。”
刘芳:“是的,但在不操作时,要用炮衣搭起来,以保护炮筒炮架是有必要的。”
然后他们回到楼船上吃中饭,边吃边谈。
刘芳:“我刚才看了一下,龙门浩太小了,暂时停停是可以的。同时,兵要炼才精,他们练兵又特殊,要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太扰民。”
大将军:“你说的很对,是得换个水面宽阔、人烟稀少的地方,重庆下游肯定不行,船只太多太密,居住的人也多,只有在上游找,上游江面船少得多。”
刘芳:“我坐船去过上游,以南纪门往上走二十来里有个叫九龙铺的水驿驿站,哪里长江有一段十几里长的江面很宽,靠东岸有个岛,因为外面是正流,没有船走岛内侧,我想这做水师基地是很理想的,大将军的楼船半个时辰就到了。”
大将军:“如果是这样就更好,下午他们来了,把他们安排好,我们就可去一趟。百姓有句俗话,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铁甲舰队就是我的幺儿,不把幺儿安顿好,我觉都睡不着。”
刘芳:“我有个想法,也可说是一个计划。”
大将军:“请讲!”
刘芳:“过几年忠康大些了,先到水师来当兵,逐渐学会指挥水师,将来好接下你的水师提督的官位,这几年先学一些实践性的东西,先有个感性的认识,如讲孙膑兵法前先读《东周列国志》,讲诸葛亮兵法前先读《三国演义》,读我先祖《百战奇略》前先看《大明英烈传》,在明白了实战与策略后,再从理论上讲《孙子兵法》、《太公兵法》就事半功倍了,我就是走这条路逐渐知道兵法的。
大将军:“这是条培养将军的成功之路,我完全同意,就按那你说的办。吃好了吗?吃好了就下船,他们好像来了。”
金管带:“末将参见大将军,人全来了。”
千总:“末将参见大将军,刘军师,大将军要的五百人也来了。”
大将军:“先将全部火炮复位,甲板上的炮全部安好,卫士,给金管带的人带路,找到炮筒和炮架,大家抬到甲板上,一一安装在甲板自己的位置上。”金管带仔细捉摸了一阵,逐渐知道其俯仰和转角的地方。
金管带每座炮安排了一个瞄准手,一个发炮手,他的人便去了一半。遂向大将军请示;
“报告大将军,每座炮的瞄准手和发射手已配齐,如果全配齐,我的火炮营便不复存在了。”
傅大将军:“每门炮还差多少人?”
金管带:“至少两个填充手。”
傅大将军:“我已给你带来了五百人。你带上南山,迅速加以培养,我想填充手的事好学,给你十天时间,包教会,然后就补充到每门炮上去,剩下的人就全给你加以培养,以补充抽走了的人的空缺,行不行?”
金管带:“行。保证完成,十一天一早在这见。”
傅大将军:“那时全部人员将配齐,我们就要开始练兵了,当然不在这里,我们要换新的营地,现在你把全部人员带走,你再来时给我造个详细的名册,每个人所在炮的位置。”
金管带:“是!傅大将军!”
说着便带着这一千人上南山去了。
傅大将军:“走,去看新的营地!”
等他和刘芳及护卫亲军上船后,楼船便向上游开去了。半个时辰便到达九龙铺了,楼船靠到紧挨东岸的小岛上,一行人上得岛来,南面一个长二十里,宽五里的水面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长江南来之水水面也很宽,西岸远处九龙铺有几户人家,东岸,好多里都无人烟。江面上船只很少。再往北看这个水浩里还有一个几百亩的凹进去的水面,这里正是停靠战舰的地方。西面有这小岛挡着,小岛上长满大树,很隐秘。
傅大将军:“就是这个地方。北面浩口西侧用卵石垒个高高的屏障,就将把浩内遮的严严实实。”
刘芳:“东岸这块地上屯驻千军万马,就便于水陆两军合练,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以消灭敌寇。蛇无头不行,下一步就是各舰配备好管带,你也要有个常设副手,做舰队统领相当于千总,每舰管带一名相当于把总,每个炮位都应有一个小头头,可称为炮长。”
傅大将军:“这件事你提的很及时,我立即着幕僚考虑,走,我们继续南行,看这种宽江面有好长?”
楼船继续南行,约一个时辰,到一个叫中坝的江心大岛江面才变窄,整个长度大约四十里。
刘芳:“大将军这个长度训练这支铁甲舰足够了。”
傅大将军:“马上装备一支补给船,我看这些铁甲舰只有水兵睡觉的,并没有炊事设置,估计皆在补给船上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