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二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京口城边,大江与海水的交汇处,微风起伏,波浪冲荡,发出哗哗的响声,正映衬着黎明如此的寂静。
京口城中的百姓大多还在熟睡。
到了重阳这一天,收获和播种的农活初步干完,可以稍稍的松口气。
但是那北固山下却已经热闹了起来。
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的北固山山前的平地上火光通明。
一片大空地围着四边,十几步便支起一个大火盆,燃烧着熊熊火焰在这天未大亮的时候进行着照明,放射光芒。
每一个大火盆前都有四个卫兵在一旁站岗。
五颜六色的兽旗在火光的映射下迎风飞舞,给这沉沉消退的夜色天上最后的光辉色彩。
空地外面的小道上,甚至是草地上都站满了人。
三千名来自四方的书生在此处等待着检查。
长长的队伍排了六队。
豫章的单独站两队,其余两千名来自荆州、扬州、徐州等地的排成四队。各队都是五百人。
各自拿着自己的报名信息、官府给的凭证,在此处等待检查。
检查过一个身份无误,便放进去一个。
虽然三千名文人需要等待,但是刘备等人为了这件事儿也是早做了准备,下了大力气,留下了充足的人手,因此动作也不算慢。
卯时四刻的时候,天边已经泛红。
红日虽然才刚刚露了一小块脸颊。但它放射出来的光芒,已经比那成百上千的火盆更加的炙热耀眼。
三千名文人的身份已经核查无误,全部进入了空地中,在士兵的看管下开始从山道上山。
从山下抬头仰望北固山,曲曲折折的山道时隐时现,隐约在翠烟之中。
天边虽然已经有了亮光,但是在这早晨却还显得有些低暗,若非山道上每隔十几步便有一名士兵手持火把站在一旁。很容易走着走着便已经不知身在何处。
苍翠的青山之中,有火把构成了一道火龙,儒生们踏着开辟的山道前行,如同踏在火龙的背脊向天边的楼阁登去一样。
隐没在山间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在翠烟的遮蔽之下,时而半抱琵琶。
山间没有大片空地,所以这么大的书院,许多建筑却都分散在山林之中星罗棋布。
这些亭台楼阁做工却也并不一致,如此大的工程,在仓促的赶工之下,有些精致而有些普通。
朴实无华的灰蒙蒙的瓦片,与墨绿的树叶引为一体,像山石一样,普通而又坚实。
精致一些的楼阁,刷满红漆的柱子支撑着飞檐翘角的琉璃瓦,在半边红日的照射之下耀起金光,金碧辉煌,在山势的映衬之下,更显大气磅礴。
文人们踏着步向前走,眼前的壮美,四周的幽静,以及全都肃穆着并不多言的同伴,使他们心里也愈发的感觉到神圣。
于此时大汉建筑风格的朴实不同,那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明显的不是这个时代的建筑风格。
董良的古建筑不是白学的,谁在诸葛亮那里得到了总设计图,但并不是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
飞檐翘角,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的部分。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飞檐的起翘角度越高,则屋面的反宇弧度越大,直接影响雨水顺瓦面向外排出的角度,起翘越高,出水方向更向外,就可以避免雨水溅入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