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有妻儿老小,不能冲动。”
“就,就去看看,只是看看。”
“总之不能什么都不做。”
至于到时候怎么应对,他们也没想好。
给自己找了理由后,有人迈动步伐,冲出了衙门。
接着,一个两个。。。。。。。。。蜂拥而出。
。。。。。。。。。。。。。。
卯时一刻,秋寒霜重,大多数百姓还没晨起。
街边的早食摊前,一位摊主双手捧着热腾腾的豆浆,走向桌边的食客。
某一刻,他望向了街面,瞪大眼睛,手里的海碗坠地摔碎,滚烫豆浆溅了一地。
食客们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昏暗的晨光中,一袭青衣持刀而行,左手抓着一颗头颅。
他身后,跟着近百位打更人。
摊主缓缓收回目光,看向食客:“那是不是许银锣?”
“啊,他就是许银锣?”
也有人没见过许银锣真容的。
“没,没错,是他,是许银锣,他要作甚啊。”
“手上拎着脑袋,嘶,许银锣又要杀贪官了吗。”
“身后跟着那么多打更人。。。。。。。。”
街边的摊贩、早早进城的货郎,以及部分外出赶工的百姓,有幸见到这一幕。
在发现许银锣沿着主干道,朝着皇城方向走时,在旁目睹的百姓不免交互交流。
“许银锣手里拎着的人头是谁?”
“谁知道呢,肯定不是好人,否则许银锣不会杀他。像这样声势浩大的情况,我记得上一次还是菜市口斩两名国公,可惜那次我没亲眼见证。。。。。。。。”
声音突然顿住。
几秒后,有人尖叫道:“跟上去,跟上去看看。”
原本仅是惊奇的百姓,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呼朋引伴,遥遥坠在打更人后边。
一路走着,路人指指点点,互相打听。
“这是闹那般啊。”
“你们跟着这群打更人作甚。”
队伍里的百姓就说:“领头的那是许银锣,没认出来吗?你们瞎了狗眼。”
“莫要废话,我们也不知道,跟着看热闹就成,别忘了,许银锣上次这般兴师动众,是楚州屠城案。”
不明就里的百姓大惊失色,于是加入了队伍。
。。。。。。。。。。。。
皇城,城墙上。
镇守南门的羽林卫,遥遥看见宽敞的主干道,人潮汹涌而来,俯瞰之下,全是人头。
当先一袭青衣,而后是百位打更人,最后是松散的百姓。
近千人的队伍,京城繁华富庶,百姓普遍慵懒,起的比较晚,尤其随着秋意加深,天气转冷,不是迫于生计的家庭,这时候都还在睡梦里,与温暖的被窝缠绵。
因此,能拉拢起近千人的大队伍,在这个时候,已经殊为难得。
羽林卫们很快无视了百姓,在百位打更人身上流连片刻,直直锁定领头的那袭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