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未必全部都知道日军掩埋宝藏的秘密,但没有投诚的那些人,一定知道。
栽种一些桉树,掩饰当年炸毁的痕迹,不是没有可能。
卢灿甚至很怀疑,这些人说不定还活着!
虽然报道上说六五年的时候,逃出三描礼士山脉的最后一名日军被人打死,可是这毕竟是那家伙死去之前所说的话,这不没找到所有人的尸体吗?
别忘了,就在菲律宾的卢邦岛上,有一位叫做小野田宽郎的士兵,打游击整整打了二十九年,在七四年才下山投降的。
吕宋岛靠近海边,生存条件要比卢邦岛更出色。
还有一个为他们的生存提供重要便利条件的就是伊巴港的建设,他们完全有可能混入建筑苦工中——东瀛占据菲律宾之后,有不少东瀛人随着军队移民到此,很多人被菲律宾当局驱赶来这里做苦力。
这些该死的人,潜伏下来,并且现如今依旧存在,不是不可能的。
听完卢灿的推测,皮振军立即建议,“卢少爷,这情况需要马上和潘队说明,方案需要调整。”
是的,计划需要调整,有人看守的宝藏和无主的宝藏,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也好。”卢灿选择一块山石坐下来,用皮振军所携带的无线电和潘云耕之间通话。
草!
潘云耕咬着牙怒骂一声。
停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去伊巴港找找,有没有存活的日籍老者,尤其是喜欢登山,或者经常去后山种树的老者。
卢灿没有下山,而是继续沿着山道往上走,既然来了,就好好查探一遍。
山顶很平整,足有一亩地的大平台。
三五成群的欧美人,还有伊巴港的菲国人,在这里露营,很热闹。
这里的视野虽然比不上瞭望哨,但依旧很开阔,肉眼都能将海面及滩涂上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在山顶平台的边角,偶尔还能看到锋锐的石块,已经被平整过的石基。
卢灿越发肯定,这里就是小口径的岸防炮台——那锋锐的石块是爆破留下的痕迹,而平整的石基则有可能是炮台塔基。
………………
卢灿在伊巴港住了三天,事情终于有结果。
他的猜测是对的!
有余孽!
整个伊巴港常驻人口三千四百多人,其中日籍居民有三户,年龄在六十到七十岁之间,彼此相距的并不远。其中两人独身,还有一位虽然结婚,但他也是在进入五十岁的时候才娶了当地的一位寡妇。
更为重要的是,那位结婚的日裔老者,喜欢到后山种树,种植的正是桉树。
卢灿很疑惑,他们为什么不回东瀛?
这件事如此重要,他们坚守一辈子,为什么到最后关头,既不向东瀛政府禀告?也不向美军禀告?
怎么想都觉得不合乎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