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计算机越发展就越好,事实上,每一代计算机,发展到了极致,很有可能比后面的计算机还要好!
三级文明,很可能就是基于第一代计算机发展起来的文明,但是他们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甚至会比地球更加高!
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天朝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2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有人将其称为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如果按照人类自己的历史,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显然不会和这个三级文明的人一样!
这一切,都是李安在这个三级文明的电脑里面得到的!
如果是人类,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巨型化!
天文、军事、仿真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存储量,这就需要研制功能更强的巨型计算机。
微型化!
专用微型机已经大量应用于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通用微型机已经大量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但人们需要体积更小、更轻便、易于携带的微型机。以便出门在外或在旅途中均可使用计算机。应运而生的便携式微型机(笔记本型)和掌上型微型机正在不断涌现,迅速普及。
网络化!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计算机通过专用的电缆或通信线路互相连接。就组成了计算机网络。网络可以使分散的各种资源得到共享,使计算机的实际效用提高了很多。计算机联网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人们常说的因特网(,也译为国际互联网)就是一个通过通信线路联接、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通过因特网,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取大量的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亲友快捷通信,进行网上贸易等等。
智能化!
目前的计算机已能够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因此也常称为电脑。但是人们希望计算机具有更多的类似人的智能。比如:能听懂人类的语言,能识别图形,会自行学习等等,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事实上,人类是打算多方面发展,但是,这个三级文明,却只是选择了一个方面发展!
也就是说,三级文明的计算机,他选择的是智能化。使得电脑,相当于拥有了人类的思维!
这种手段,到了高级文明。或许都不罕见了,但是在三级文明,这还是很难得的!
计算机智能化就是要求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能力,也是第五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领域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领域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目前已研制出的机器人可以代替人从事危险环境的劳动,运算速度为每秒约十亿次的“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展望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很多新的突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第一台超高速全光数字计算机,已由欧盟的等国的7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研制成功。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
如果地球还没有毁灭,在不久的将来。超导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等全新的计算机也会诞生。届时计算机将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先进的水平。
地球人总是想要完美。而这个三级文明,也就是墨莲文明。只是专注于智能化计算机的发展,所以很显然,他们的文明很快达到了三级文明!
有人要问,那么他们的电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智能化计算机上,墨莲文明显然比地球人走的远。
地球人没有解决的很多关于智能化计算机的问题,都被墨莲文明解决了。
比如说,现有的计算机中不同的数据都是基于对同样的二进制数据的不同调用方法,这导致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纯二进制的前提下区分不同的数据呢?通过传统的方式在设定数据之前先通过声明的方式设定类型固然不错,但是这和智能化的根本是相冲突的,一个直接的问题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数据很难产生相互关联。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也是简单的,那就是把所有的数据都设定成字符串的形式,而当进行计算的时候就把小数点两边的数据分别相加,再相连。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我们既不需要再担心不同类型的数据之间的相互操作问题,也可以让计算机的处理更接近于人的思维过程,这对于创建智能化来讲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问题也不仅仅就那一个,比如说,众所周知,数据的存储数量直接决定了智能化可以实现的程度。而代码的精简只是数据压缩的其中一个部分,更有效的压缩是基于坐标系的对于程序曲线的压缩。当然,这样的压缩离不开有效的数学方法,但是因为这一方法牵扯到公司相关的专利问题,所以只能略作交代。请大家不要应用到商业化应用之中。因为坐标中所有的数据都是8位才占用1个数据段,所以理论上我们可以让任何格式的数据都压缩到原先的18,但是因为数据恢复准确性的制约,我们不得不用另外一条数据链对最终数据进行矫正并提供恢复所需的数学方法,所以,实际的压缩率可能不会那么高。但是第一次压缩的极限。特别是对视屏等文件的压缩仍然保持乐观,因为这是其他所有同类产品和方法都做不到的。
智能化的基本思路就是对于代码的自更新能力,然而对一个正在运行中的程序如何进行自更新呢?答案就是提供更多的方法。诚然,程序运行的核心部分是不应该也不能够时常进行更新的,那就违背了程序稳定性的原则。
但是对于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我们却可以根据处理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忆,而后对于相同的经验应用相似的处理过程,这样的思路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程序的智能化效果。比如,一个网站往往可以将用户自定义的设置保存成cookie的形式存储在本机上。下次访问就可以对其自定义的部分进行读取,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人性化设计。
如果我们更进一步,将用户的一些重复操作都记忆成一段代码曲线的话,效果就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我们时常用鼠标选取一部分字符,然后在搜索栏中搜索,这样的过程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记忆功能进行记忆,之后,用户再选取字符的时候,搜索栏中就可以实时显示这部分字符了。
对一些更复杂的操作,我们也可以进行恰当的记忆。比如,如果我们设计的程序所产生的查询结果并不能让用户满意,那么用户应该可以通过设定自己的检索条件来自定义对部分数据的查询。这一过程用户所接触到的只有数据,而程序的后台就可以用相关的函数将其补齐,然后执行,如果结果是用户满意的,那程序就应该记录下这个特殊的查询定义,在以后推荐给使用者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再对相关的方法进行检索,提高使用率大的查询优先级,而降低甚至删除不使用的部分,这样的过程就可以让程序越来越满足使用者的实际要求。
当这种方法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理论上我们的程序就应该可以明白用户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结果,然后根据这样的结果反向查询可能的方法,主动寻找恰当的途径,当程序实现到这一步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真正的智能化计算机就离我们不远了。
李安仅仅是进入了墨莲文明的计算机一会儿,而且是以一段数据进入的,但是现在,李安可以说,自己在墨莲文明里面,可以说谁受益匪浅,甚至找到了三级文明的道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