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种操作,安德里亚斯上校有些傻眼了。盘算了一下,他发现貌似可操作性非常的强。
拼死抵抗那是不可能的,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就算是安德里亚斯愿意带着军队和奥地利人死磕,同样改变不了结局。
安德里亚斯随口问道:“如果我拒绝会有什么后果?”
马库斯脸色一沉严肃的说:“如果你们拒绝民众的选择,那么你们将被驱逐出境。
弗赖拉辛民众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就算是不能为德意志统一做出贡献,我们也不能够成为阻挡德意志统一的罪人!”
看着马库斯的态度,安德里亚斯的内心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和奥地利人死磕了。
没有人想死,明知打不赢的战争,还要勉强去打,那就是傻子。要是外敌入侵,为了军人的荣耀,那么安德里亚斯还可以鼓动军心,大家一起拼一把。
统一战争还是算了吧,他还没活够,不想白白送死。
战争刚刚爆发,他就慕尼黑那帮官僚全家问候了一遍。建立神罗不好么,干嘛要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安德里亚斯也是有追求,渴望建功立业。可是建功立业,也必须要有基础条件啊?
比如说前来进攻的奥地利军队,只有一个团或者是更少,他不介意让奥地利人见识一下巴伐利亚军队的厉害。
可现在这种情况,巴伐利亚王国的军队全部集中到这里,都不够对面的敌人打。
万一他下令抵抗,手下的人把他给卖了,那上哪儿哭去。甚至战后,还要给他扣上一个破坏国家统一的罪名。安德里亚斯表示,这种事情谁爱做谁就去做吧!
安德里亚斯故作为难的说:“马库斯先生,既然是民众的选择,我当然愿意尊重。不过这么大的事情,我必须要召集军官们开会,统一大家的立场。”
马库斯想了想说:“没有问题,不过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必须要快点儿做出决定,奥地利人快要发起进攻了。”
……
结果自然没有意外,军事会议上,高票通过了安德里亚斯的提议——尊重民意。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一共就两个不满编团的守军,面对数万奥地利军队实在是难以提起抵抗的勇气。
所谓的民意正好帮他们解决了麻烦,反正这是内战。中立总比投降好,投降又比战死好,大家都还没有活够呢!
然后战争爆发过后,令人傻眼的一幕出现了,巴伐利亚的边界地区城市和守军都纷纷宣布中立。
偶尔有守军抵抗,迅速就被扑上来的奥地利军队给歼灭了,连拖延时间都做不到。
这不怪他们,巴伐利亚又不是穷兵黩武的普鲁士。他们的常备军一共就那么四五万人,分布在奥地利边界的一共就万把号人。
就这万把号人,要守卫长达近千公里的边界线,面对四十万奥地利军队的进攻,他们真的很无力。
这种情况下,慕尼黑的官僚们下令死守,就把他们逼到了绝路上。
地方上的实力派,又是最大的反战派,加上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地方议会很自然的通过了中立决议。
由地方的社会名流,跑去做军队的工作,自然就容易的多了。又不是让他们投降,只是让他们保持中立而已。
只要有人带了头,后面肯效仿的人就多了。巴伐利亚政府没有能够及时派出援军,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赚了。
不然派出去的军队,多半也会被中立了。人心所向的大势是非常恐怖的,地方议会的决定让军官们认为这是巴伐利亚民众的意志,不由自主的就受到了影响。
人心是非常复杂的,当这些地区做出中立决议后。这些人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倾向奥地利,在亲奥媒体的引导下,很多人都开始抨击巴伐利亚政府。
受这种影响,不知不觉中大家就认为巴伐利亚政府不得人心,民众愿意拥护奥地利统一德意志。
慕尼黑距离奥地利太近了,由于前线的守军中立了,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奥地利军队就已经兵临城下。
摆在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眼前的选择是:跑路、抵抗、又或者是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