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酒宴结束,马希范告退之时,倒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他请求魏朝出手,而扶植他争夺楚国国主之位的意愿。。。但是李天衢自知对方就算明面上仍不便表露自己的心思,可日后也势必会与他二哥马希声反目决裂。
毕竟现在楚王马殷虽然大限将至,可还尚在人世。马希范也总不可能立刻央请魏朝出手协助夺取王位,那便是坏了他父亲定下的规矩,直接仰仗外部势力,而与马家走到了对立面上。。。可就算马希声会继位成为楚国之主,马希范无法长期忍受对他俯首称臣,也必定会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去推翻他二哥下台。
而楚国马氏兄弟反目成仇,李天衢心说形势对我而言,只会变得更为有利。
就算楚国马家兄弟斗得再凶,对外也向来奉行臣服于中原王朝为国策,而不会给魏朝任何出兵讨伐的口实。。。便如正史线那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几朝内部动荡频繁,更迭得太快,所以从来没有对一直奉表称臣的楚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事,而马楚这一方割据政权覆亡,也是因南唐趁虚而入所致,并非被中原王朝所灭。
可是李天衢深知如今的魏朝,对于南面诸国所表现出来的威胁更大,就算楚国以后只称藩镇不称王,也绝不会坐视魏朝相继吞并吴、越等国,而势必会采取军事行动。。。只要楚国有所动弹,那么要想出个发兵连你一锅端了的名义,这还不容易?
而等到楚国马希声不得不与魏朝为敌的时候,便是对他含怨怀恨的四弟马希范趁机出手,以夺取国主之位的大好时机。
李天衢推敲正史中的时局演变,马希范成为楚国第三代国主,而在位十几年临终之时,才会违背他老子定下按排序兄终弟及的规矩,直接将传位给马殷膝下第三十五子的同母胞弟马希广,而引得马希萼裂土分疆、弑君杀弟,之后还有马希崇起兵反叛。。。这才是史称“众驹争槽”的南楚马殷诸子为争夺王位所爆发的战乱。
楚王马殷亡故,而由他次子马希声继任在位期间,马家诸子不合反目,也只是初显端倪。李天衢心想按史载线楚国众驹争槽闹得最凶的时候,那我都已经熬成一个老头了。。。要统一、须趁早,我也不想再等到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那马殷几子长大成人,利用马希声、马希范之间的仇视对立,现在就尽可能的煽动拱火,那也能达到趁虚而入,以图兼并楚国的成效。
而继楚国来使马希范之后,由越国派来查探魏朝反应的使臣也已抵达汴京。。。李天衢则压根没打算亲自召见,而吩咐鸿胪寺官员三不五时的前去冷嘲热讽一番。
刘?那厮以为与魏朝彼此疆域相隔得太远,便公然改制自称为大越国皇帝,结果没料到魏军吞蜀入滇,而骇得心慌意乱。。。而李天衢却吩咐鸿胪寺派出接待越国使臣的官员,对于他们主子僭越称帝的行径,该骂几句就骂几句,但是也不必给出勒令越国立刻去帝号臣服,否则便立刻发兵讨伐的讯号,也不可接受对方定期进奉朝贡,而恢复邦交来往的请求。。。总之讥嘲几天,便打发越国来使赶紧滚蛋。
因为李天衢很清楚,正史中的南汉,如今的越国与其它割据政权大有不同,待刘?称帝之后,直至灭国前夕,只有两次曾上杆子主动遣使至中原王朝表态愿意定期朝贡。。。一次是后唐庄宗灭梁入汴;另一次则一直要等到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大胜,所以向来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十分疏离。
这次刘?遣使的动机,与史载线比较也十分相似。。。无外乎因为中原王朝强盛,亦或已有可能杀至他所统掌的疆域而惶恐不安,遂遣使入朝,观察中原局势,并试探正朔王朝的反应。
可是你越是要试探魏朝的反应,李天衢心说我便越让你猜不清楚。是打是和,给出的态度十分模棱两可,也不会表露出任何意向,而让越国君臣摸出个头绪。总之魏朝下次出兵又要打谁,你就一直提心吊胆的猜去吧。。。。。。
然而除了相继遣使赶赴汴京的楚、越两国,李天衢的注意力,很快的又转向吴国那边。
“陛下,确实有以海商的名义至我朝市舶司勘合、转售货物的船舶,继续北上而与契丹接触。所幸我朝先是与契丹达成协议,于辽东积利州濒海地域,周围海岛开设海镇,来往船只频繁,要盘查清楚南面又有哪些藩国与契丹来往的更为密切,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徐温。。。如今虽然架空吴主,而控扼宣城朝堂,然而对我朝还算是臣服恭顺。可这方才平定刘威、陶雅那些对头。他便又图谋不轨,妄图暗结契丹对抗我朝。。。这徐温果然笑里藏刀惯了,也不满足于架空杨氏而掌控吴国啊。。。。。。”
汴京内朝,偏殿当中,近臣解青将眼下所掌握吴国的动向一五一十的报于李天衢知晓。而李天衢面色从容淡定,看来徐温那边暗做手脚,也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徐温终于斗倒了刘威、陶雅、李简等对头,如今在吴国又被拜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封东海郡王,而仍镇守升州。至于他那义子徐知诰,则已受封为宰相,依然居中辅政。。。徐温仍将杨隆演那个傀儡按在王位上,实则已是吴国之主,他当然不会甘心一直臣服于我朝。”
先前吴国内部形势不同于史载轨迹,刘威、陶雅、李简等当初一并追随着杨行密打天下的元勋宿将抱团与徐温对抗,而加剧了吴国的内耗。
可是随着掌控镇南军藩镇的刘威,坐镇歙州的陶雅相继病逝。。。反抗自己的主心骨离世,徐温终于还是笑到了最后,只不过他也不免伤了元气。期间宿将李简虽然也只得认怂服软,并将自己的女儿嫁于徐温的次子徐知询,而表示臣服于实际掌控吴国的徐家;可刘威之子刘崇景却仍要和徐温对着干,虽然兵败而丢了镇南军,但也已带领残部西奔楚国,而致使吴国又因内斗而折耗了一定的军力。
李天衢当然清楚,南吴先主杨行密,比起其他势力的开国君王更有野心壮志。。。他当年屡屡与朱温对着干,也是要争取入主中原的机会;而徐温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不但要取代杨氏成为吴国之主,同样也要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
毕竟按史载直到徐温完全掌控吴国朝堂,再由他义子徐知诰篡权而改吴国号为唐。。。后来的南唐帝国不同于其他割据势力,而吞楚灭闽,还一直同中原王朝抢着收小弟。直至南唐后主李煜继位,才先后被后周、宋朝打得抬不起头来,之后才不得不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而奉表臣服于中原。
就眼下而言。。。李天衢知道夺取他义父基业的徐知诰,现在毕竟与徐温还是拴在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所以还是竭尽所能要辅佐义父重整旗鼓、对抗中原。而衡量如今雄踞中原的魏朝国力,吴国不但要联合楚、越等国,却又还能使出什么阴谋诡计,以图压制中原王朝?
李天衢先前便经过思量,而回忆一段史载记述:
知诰用谋士宋齐丘之计,遣使节自海路献美女、珍玩修好,欲联合契丹共取中原。。。。。。
read3();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