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灿的鼻子很灵的,虽然这块墨时日久远,但他依旧闻出一丝丝桐油的味道。
这,就是李墨!
看其包浆,怎么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卢灿很怀疑,这就是一块宋代李墨。
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做碳十四鉴定。当然,带回香江,让李林灿老爷子鉴定也可以的,他老人家见过李墨实物!
这也是他这般怀疑的另一个原因——台北故宫中存有一块李墨,上面所刻印字迹与这一块一模一样,都是“翰林风月”。
“这块墨我买了,多少钱?”卢灿掂量着这块李墨,问道。
见卢灿准备买东西,原本有些恼火的摊主,平息下来,他摊开五指,要价伍仟日元。尽管不认识,但也知道这是块来自中原的古墨。
呵呵,还价的事情,还是交给温碧璃,温家过去家境不好,她讨价还价的本事不弱。
移开纸箱,卢灿的手指,终于搭到那幅悬挂的奇怪古画的边缘。
裱边很窄,卢灿的右手五根手指,沿着裱边一直向上摸,然后又捏了捏下裱边,心底有谱了!
难怪构图这么满?
这是一幅压边画!
所谓压边裱画,就是将整幅画的四周向内折起,只裱中心画面。
这是一种掩藏真迹的藏画方式。
古时候作画时所留的钤印、字款或者鉴赏印、鉴赏诗,都会留在画幅的空白处,将所有这些全都对折到后面,外人自然难以判定这幅画的真伪。
呵呵!这幅画的装裱者真是高手啊!
这种藏画方式有一个困难之处就是,如何让画心完整的构成一幅让人不觉得过于突兀的新画?
这也是卢灿看多了古画,所以才能从装裱和字画不配上看出蹊跷。
心中有了定数,卢灿很快又从画风和落笔上,猜到作者是谁?
北宋刘宗古!
前文屡屡提及的《宣和画谱》,知道是谁负责整理编撰的吗?
具体谁负责?是宋徽宗本人还是蔡京?业界一直有争论,但这位刘宗古老先生参与编撰,没有人质疑。在元代夏文彦编撰的《图绘宝鉴》中,对此有论述。
刘宗古任职长达二十一年的画院待诏,敕封为成忠郎,也就是皇帝的随从,其画长于成染,不背粉,水墨轻成。
“这幅画,我看中了,两件物品一起,便宜点。”见温碧璃和那摊主,价格僵持在三千日元,卢灿笑着帮她一把。
一共七千日元,一幅刘宗古的压边藏画,一方李延珪墨!
“走!我们回去!”
两件物品上手,卢灿怎么也不认为自己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