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人生的盛夏,罗曼蒂克已不再属于我,欢快激越也已成为过去的节拍,虽然我没有经历过。
我现在不得不放弃早年的自我天空,变得深沉而现实,情感内敛,宽宏审慎,这种变化令我也感到吃惊。
无奈,人生实在是有阶段性的。我对于世事的沧桑,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简单和浅薄不再属于我这个年龄。
其实我对爱情已不存奢望。虽然年轻时的我对于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这幕戏从未上演过。
但是三十岁的我已经把爱情看得轻淡了许多。
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才是我此时的情节。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知,爱情也是一种需要。并且,爱情这个东西完全是人加以渲染的色彩,虚幻飘渺,真正的爱情只存活在想象中。
即使你真正拥有爱情,爱得愈深痛苦愈甚。与其处心积虑,寻寻觅觅,倒不如顺其自然,坦坦荡荡。
这绝不是我为想冲出围城而蠢蠢欲动的理由。
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这么理解的。
西方有句名言:人生从三十岁开始。与中国观念相悖。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人到中年万事休。
中西方文化的对峙,实则殊途同归。
无论是礼赞理想,还是观照现实,三十岁都是一个无奈的年龄阶段。
应该承认的是,三十岁的确为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倘若能重振旗鼓,厉兵秣马,将东山再起梅开二度。
所以,三十岁的男人不是重新崛起,就是走向衰败。
想到这点,我不知我是否还藏有无穷希望,是否在未来的日子里会与这些新的境况、新的生机勃勃的行业迎头相遇。
这算不算是让我这么悲伤的原因呢?
还是因为我那热衷的职业?
儿时的信仰当时在心中充溢,并且还承诺过今后的生活,后来发现从来不能、永远不能实现了呢?
我经常从窗口看那些玩耍的孩子们,我有时又看到这种执着和信仰,我于是悲伤地看着,我回首幸福的往事时有了同样的伤感。
难道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的伤感吗?
每当追昔美好的往事时,那种美好的感觉一戳就破,难道就是所谓的这种伤感降临到我了吗?
是因为回忆中的幸福,不但来自于当时的光景?
还是来自于曾经的矢志不移的瞬间的永恒?
这个女人,我现在可以称呼她梦露了。
就像我当时开始的时候称呼她梦露一样。她自然不会生活在虚幻的允诺中,我不允许自己这么想,而是此时此刻,她只生活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情此地,我当时就是这么认为的。
我曾经旁敲侧击过她的过去,她也囫囵回答了几句,完全像是从尘封多年的记忆里翻捡搜寻一般。
她好像是从中北部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的,来北京有些年头了。
她十八岁的时候嫁人了。有过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后来就毁了,至于毁的原因她没有具体说,我也就没有再问下去。
她去过海南,在那里呆过一段时间,为的是找人,后来又来到北京。
先是帮忙,她爱的是那种为人服务的感觉和每天见到的新的面孔,还有不断变换的时尚和对时尚的追求。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让她留恋的。
她没有再回答她的婚姻问题。
她已经三十露头了。
所有这一切都是她自己述说的,好像说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在讲一个她既不熟悉、也与她不相干的人。
“你找的人是谁?”
我问着,有些事我想知道的确切点。
“以后,你会知道的。”她却一语带过。
她也弄不明白我这段时间为什么对她以前的事这么感兴趣,还有,就是现在她在北京具体做什么,我还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