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唐承包王(主角是李宽) > 第727章 丁忧(第2页)

第727章 丁忧(第2页)

抱着两个儿女上了马车,万贵妃看着扳着脸逗两个孩子的李宽笑了笑,问道:“宽儿,你见过魏王了吧?”

李宽点点头:“半月前,老四来过一次。”

在李泰来找他时,李宽便没能将李泰给认出来,太帅了,而且不是那种小白脸兴致的帅,是一种硬汉形式的帅气。

前世,常听人家说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李宽是有些不信的,但是自从在半个月前见过了李泰他信了。

原本走路稍微快些都要大喘气的胖子,如今五官坚毅,微微黝黑的脸庞棱角分明,身材修长且健硕。

当时李宽见到李泰时,便问了声你是谁,说献陵不是一般人能来的,让李泰回去。

结果听到李泰身边的人说是魏王殿下,李宽差点没摔倒在地上,然后招待了李泰,觉得减肥这种事果然只有劳作最为有效。

李泰去的地方是绛州,不知是不是故意为了考验李泰,他去绛州之后,就每个好,刚到绛州便遇到了洪灾,今日前阵子又遇见了旱灾,似乎早些年把所有的运气都用光了,所有的霉运都集中在了最近两年。

最初时,李泰端着自己魏王殿下的架子,觉着治理一县之地不过尔尔,头一年洪灾爆发,百姓农田屋舍被冲毁,他便傻了眼,偷偷送了封书信给长孙无忌求教,结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此事被李世民下旨责罚了一顿。

李泰也硬气,之后便没有找任何人,在他看来不就是赈个灾么,有什么困难的。

借助长孙无忌的法子,施粥赈灾真的不错,不少灾民都说李泰是个好县令,但是施粥只是一个开始,还有灾民住处的管理,灾后的重建等等。

李泰当然也知道这些,但是他从小锦衣玉食,根本就不懂农家的困苦,所以重建自然要建好的,百姓不高兴,州府上官也不高兴。

毕竟李泰拿出每年赋税一部分用于重建,州府便少了一部分政绩,百姓虽说得到了一部分重建资助,但剩下的也令他们感到一阵无力。

州府下令斥责,百姓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街头巷尾总能听他们提起俺们县的县令就是一个败家子,不识民间疾苦。

好不容易在州府的斥责中,百姓的抱怨中熬过了第一年,今年又遇上了大旱,带领县府所有衙役,跟着百姓外出挑水浇灌农田,但结果却未能取得多大成效。

好在两年的期限不长,还有几个月便到了两年之期,李泰也就回了长安,倒不是反悔当初的约定,而是提起回来认输了,也是提起来回找朝堂要赈灾款项来了。

认输,李泰心服口服,不是给李哲认输,而是来给李宽认输的,李泰到底不是傻子,虽说当初李承乾提出的比试是与李哲,但谁都知道是与李宽比。

早些年就见识过桃源村的发展经历,李泰知道自己是真做不到,所以回来提前认输了。

但是,好歹在绛州做了快两年的县令,对百姓也是有情谊的,以前没认输之前,说好不求帮衬全靠自己,但是现在认输了,该有的朝廷赈灾便不能少了。

想到当初与李泰商谈时的场景,李宽笑道:“老四的变化太大,我真是替他感到高兴。”

苏媚儿笑了笑,“四弟确实变化很大,当初妾身进宫时都没能认出来。”

万贵妃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孙媳妇什么都好,就是觉悟太低,孙子明显说的是李泰心思的改变啊。

“魏王到底也是皇家人,以前只是缺少了历练,当今陛下对他又宠爱,去了地方两年总归是有变化的。”万贵妃看着李宽笑道:“魏王此次找你,就没说点其他的?”

“说了些,不过无关紧要,有没有老四支持都是一个样。”李宽不太在乎李泰是否支持自己,但是当时听到李泰说两不相帮,他还是有些高兴的。

万贵妃叹了口气,“总归是一家人啊,你祖父当初给你写信时便希望你能记住,皇室子弟都是一家人,能免则免。”

“孙儿没看,但孙儿知道,所以到最后,不管是哪位皇子反对,我都会放他一条生路,不敢说让他们在朝为官,但是安享晚年还是能做到的。”

“好好好,如此便好了。”

李宽在长安城中的名声很好,尤其一年的守陵让他的名声呈直线上升,朝堂之上御史对他的改观尤甚,以自己孙儿现在的名声和名望,万贵妃从不怀疑,大唐的皇位归属问题。

从献陵回到桃源村,村里人通通赶来了桃源村,不过知道李宽在丁忧期间,打了几声招呼便回了自己家。

李世民一直派人留意献陵的情况,就怕李宽因为李渊去世而一蹶不振,听到连福回禀说楚王回了桃源村,李世民当着一众老臣的面仰天大笑,让连福派人匆匆赶往桃源村。

不过宣旨的小黄门也吃了闭门羹,回到宫里与陛下说,楚王殿下说在丁忧期间不理会所有事务,李世民就傻了,连一众老臣都傻了。

太子之位空缺了两年,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在等着李宽,李宽为李渊守孝,老臣们也理解,但是太子之位关乎国朝啊,总不能一直缺着吧。

当然,也有高兴的,毕竟不是谁都投靠在了楚王府麾下。

如今陛下身体硬朗,看样子就知道还有好些年才能去世,如今晋王殿下处理朝堂之事越发让人放心,陛下多次下旨褒奖,若是楚王在隐居个几年,太子之位的归属便是一个未知数。

确实,因为李宽守孝,李哲远在台北,楚王府便缺了一个主心骨,现如今在朝堂上,老臣们不发声,只有长孙无忌这位重臣跳着脚的帮李治拉拢人脉,其实现下的朝堂李治已经隐隐有压过楚王一系人马的趋势。

其他的暂且不说,就说大理寺,朱宸就被调走了,李世民连话都没说一句,直接同意了李治的请求,原本行部尚书孙伏伽也被调离的刑部,回到了原来的陕州。

这才不过一年的时间,靠拢楚王府的大员便接连调离了长安城,若是再有个两三年,局势便不好说了。

至少朝堂上,四五品左右的官员都是这般想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