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很抱歉!”
卢灿指指远方的摊位,对向自己发出喝杯咖啡邀请的诺科院士,微微颔首,笑着道歉,“我刚刚到,还想着多看几家呢。要不……改天我去拜访您?”
诺科教授身后的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那的瞠目结舌模样,都可以去饰演话剧!
对方也是一愣,继而耸耸肩,“那……好吧,等你有空去我那坐坐。”
卢灿并不知道,刚刚分开的那位诺科教授,是法兰西学院人文院的“院士”。法兰西学院有些类似于中科院,但又要比中科院更庞大
法兰西学院人文院的“院士”,仅有五十个固定名额,另外还有十二位国外“合作院士”,每一名院士,无不是知识渊博的大拿!
卢灿拒绝对方喝杯咖啡的邀请?这让旁边的几人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看见怪物!
还真没想那么多,现在的卢灿一心想要把这片跳蚤市场看完——刚才耽误点时间。
卢灿接过诺科教授身边那位年轻男士递过来的纸条,随手塞进口袋,两拨人随即分道扬镳。
“教授,这家伙……是不是太无礼了?”那位年轻女士看着卢灿的背影,有些不忿。
同样的背影,诺科教授却颇为欣赏,指指趴在隔壁摊位上的卢灿,说道,“雅科琳,你不觉得……他很专注吗?”
是的,卢灿此刻很专注,他在隔壁摊位上,又发现一件好东西,值得立即出手的。
这个摊位是售卖小件杂货的,从玻璃杯、瓷杯、咖啡壶,到刀叉、银盘,乃至银币都有,东西放置的很凌乱。卢灿关注的是塑料桶中几枚五彩包浆的老银元。
没错,卢灿看的是来自中国的“袁大头”银元。
不要小瞧袁大头,它是民国时期中国唯一的“国际货币”!
是的,因为含银量稳定、信誉度极高,发行量大,时间跨度长——从1914年至1951年,总发行量超过7。5亿枚。
妥妥的“民国第一币”!
从民国三年版、八年版,它的含银量高达百分之八十九,妥妥的小银疙瘩!只是到了后期几批,它的含银量才降低,目前发现含银量有84.5%、80.4%和82.5%几大类。
即便这样,它也是民国第一硬通货!
当时国外贸易商行在与中原交易时,往往都会附注一条“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结算”,也就是“袁大头”。至于什么法币(蒋后期发行的纸钞)之流,根本没有外国商贸行搭理,边区钞、伪区钞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在欧洲发现“袁大头”,一点也不奇怪。
卢灿隔着塑料桶,观察的这几枚袁大头,有点特殊。
其一,它们都是五彩包浆。
这种包浆形成很有意思,是银币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譬如牛皮纸信封中),持续几十年的氧化后才能产生。包浆的主要成份是硫化银,其色彩按照深浅渐变,由黄色、金色、红色、紫色再到终极氧化色——黑色。
有的甚至还能产生混合色,譬如靛蓝色、绿色,非常漂亮。
卢灿面前的塑料桶中,大约有二十枚左右,都是这种五彩包浆,这更有意思。八成是一封银元,被眼前的摊主打开没多久。为什么这么说呢?
袁大头从铸币厂运出来时,采用的小封装,二十枚一封,牛皮纸包裹严密,要求必须达到落地不散;五十封一箱,上封条!
这种全密封的袁大头银封,有很大机会产生五彩包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