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衍義》跋
宋·趙希卉
右真文忠公德秀爲户部尚書日所進也。因《大學》條目而附以經史,首之以帝王爲治之序,次之以帝王爲學之本,是之謂綱。首之以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次之以崇敬畏、戒逸欲,又次之以謹言動、正威儀,又次之以重妃匹、嚴内治、正國本、教戚屬,是之謂目。每條之中,首之以聖賢之典訓,次之以古今之事蹟,諸儒之釋經論史有發明者録之,而公之説亦附見焉。
重刻《大學衍義》跋
明·真憲時
文祖生於有宋,慨然以道統自任,立朝不滿十年,奏疏無慮數十萬言,而直聲震朝廷。凡所著述,若《大學衍義》、《文章正宗》、《西山文集》、《心、政經》、《讀書記》等書,皆闡明心學,關切帝王平治之道,其最要者猶屬《衍義》。我太祖高皇帝聖文神武,肇造區夏,新殿甫成,即命儒臣大書廡壁,朝夕省覽。列聖相承,進講經筵,益加隆重。而浦、松二裔竟未榮木,誠爲缺典。
予愚且拙,不克弘大家聲以爲吾祖光。惟於宦遊之所獲全本於金陵道中,歸與吾弟文望輩躬加校輯,謀諸當道,用付剞劂,公之海内,俾泯泯於數十年者,一旦昭揭而更新之。是舉也,雖不能爲吾祖之功臣,而爲子若孫者之心,亦庶可少慰云。
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江西左布政、前河南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監軍霸州、分守杭嚴、奉勅提督江西學校、恤刑兩浙、北京刑部尚書郎裔孫憲時頓首百拜謹識
重刻《大學衍義》序
明·魏呈潤
道學專門,至宋而盛。當波漂雲黑之秋,昭昭乎揭日月而行之,故人人駭爲異物。然則大學之道何爲者?唐虞洙泗之真傳,非於本來丈夫外別安置鬚眉。亦爲是義故,而後可以帝,可以王,可以師儒編户也。
明興,一天下,於經術建鼓爲招,而濂牙洛吻,遂提爲家常茶飯。義之繹也,是不乏人。然忘簽忘蹄,未易超詣;爲鳧爲鳧,多至啟争。是乃有皋比一人,紳笏又一人者。授之以政而副墨之子、洛誦之孫,俱自崖而反,則烏用此累瓦結繩者,其以嘗吾技乎?
《大學》一書,載在《禮記》。程、朱取而表章之,學用是麗。至真文忠先生出,以名儒參大政,而凡立朝之獻納,出牧之營綜,無不珠走盤而水瀉地者。宥於《大學》而未始出其宗,間作《衍義》四十三卷,錦囊在握,寶鏡長懸,脈絡細分,勸戒咸備。使夫閲之者挹芝蘭之室,蘋奏香方;望荊棘之場,驚披曲彩。真禦世之神駿,而致主之元龜也。
且夫堂陛之間,人所難言。與其人適政間,舌敝筆禿,所得孰與鑒古歟?惜乎先生之用,不大竟於當時!然留此琬琰,爲後世盛王澡身浴德,憑河襄嶽之需,其所成就,不既遠哉!即今冠進賢者,側注者,金鉉王節者,令以一日之閑,浸灌茲義,議事以制,又何患焉。副墨洛誦之子孫,而授之以政不達,徒爲刻舟之貿也乎。無山楊公以名進士來令吴興。吴興,文忠之鄉,舊已梓行是書,顧殊乏善本。楊公讐校而精刻之,命余序其簡端,公蓋專門子道者,其學與政皆嘿祖文忠之意,因以惠吾同志讀之者,幸以楊公自厲,毋第曰是金華殿中語哉。
崇禎乙亥歲冬陽月閩中後學魏呈潤書
《大學衍義》序
明·丁辛
夫六經、孔曾思孟諸書,先聖經世宰物之籍皆在焉。學者少而讀之至皓首,患不明,苟惟窮而明之則已。於經世宰物宜其易,易而必。以千古之事蹟,並陳而爲言者何也?蓋士不明先聖之書,則緣俗以徇,是法律而已矣;苟明矣而不能參前古之事蹟,則專殘守陋,是章句而已矣。夫法律可以懲奸而不可以成俗,章句可以進身而不可以經國,故必窮經而好古,參古以適今,庶幾有當乎虞廷之選。以辛觀於先生之《衍義》,其皋、夔、伊、傅之謨訓乎!
夫《大學》,固人所童而習焉者也。其所衍,猶是《詩》、《書》、《易》、《禮》也。尼山以《大學》衍六經,先生還以六經衍《大學》。博洽前典,參集載籍,以求無詭於先聖之訓。至其經筵獻納,則又弗泥以窒,而務反復於帝王爲學爲治之本。格物至知之要,則以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人情之義衍;誠意正心之要,則以崇敬畏、戒逸欲之義衍;修身之要,則以謹言行、正威儀之義衍;齊家之要,則以重妃匹、嚴内治、定國本、教戚屬之義衍。若開萬鎰之肆者,圭璋瓊璧、錦繡執綺、陶冶粹匠諸械器,種種色色,排布羅列,各有定位。需者踴躍歡喜,取物應乎而是,而主人無言焉,知言之無複加也。蓋譬之乘舟而惑者,昧焉不知東西幾殆矣。設有良舵師焉,見斗、極示以所之,則一舟之人霍然寤。今先聖之書,越千百年,撐持宇宙而常新,固人之斗柄也。先生,良舵師也。總統乎千聖之精微,羅絡乎百氏之同異,搜揚剪截,蔚爲大編。蓋上下數千百年成敗利鈍、是非得失之跡,無所不備。而凡於國家枯莞之原,民生休戚之故,爛然目睫。知其所之而霍然寤,則舟人誕然其登岸矣。
昔司馬温公退居山林,意不忘國,修成《通鑒》。甲資治理,大都本之忠君愛國,其用心固如是乎,雖然先生奚啻敷陳間哉。欲淑乎君,則必先淑乎身。察仁義之實,探忠孝之原,求唐虞之所以美,明良之所以喜,起有邦之所以亮,采有家之所以俊,明五德、九德之所以咸備者,確乎慎矣。畎畝平居,嗒然隱幾,閉目冥心,游唐虞之廷,真若與諸明良探討。其所謂致知格物、誠意、修身、齊家者,有得而歸,欣然以喜。天倪時發,甜筆和墨,皆足以垂訓立教,以反於經稗,扶頹綱,振廢紀,即今桑梓百世後或有騷人醉客,遊言放詞,素負氣而傲物,一覽是謹言行、正威儀之義,汗將津津下,斂衽肅容,不敢啟一齒;孺子小生,垂帶曳紳,掉臂市中,一讀是崇敬畏、戒逸欲之義,則掩面反走,相戒毋敢慢裏中;雄奸挾智,欺紿其善良,與夫公庭簿書以手上下其爰書者,一聞是辨人材、奸雄竊國、儉邪罔上之義,則無不退避三舍,棄故習而從新。其陰有裨於不肖辛之政教,豈淺鮮哉!
蓋有朱子之案上瓶花,然後有董生之風雲月露;有伊川之靜中生意,然後有卿雲之河漢文章。在昔尼山以《大學》衍六經,先生還以六經衍《大學》,千燈片月,恍在富沙、柘浦之濱,不肖令久汩沒於迷途,茲獲焚香莊誦,俄然覺也。三代典禮,周官法度,玄銓所在,彝範攸存,一步一履,皆有師承,幸矣幸矣。
時
崇禎戊寅季夏知浦城縣事蘭陵後學丁辛頓首拜撰
進呈《大學衍義》疏
清·熊賜履
經筵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熊賜履謹奏:
爲進呈《大學衍義》,以宏聖學,以光聖治事。蓋致治惟在力行,惟修身必先窮理。我皇上遜志典學,單心基命。臣濫竽禁籞,備員勸講,猥獻芹藿之忱,少效涓埃之補。竊惟《大學衍義》,全體大用之書也。宋儒真德秀書成表進辭曰:‘使吾君之心炳如白日,於天下之理洞若秋毫,雖共、兜雜進於堯朝,豈魑魅能逃於禹鼎!’又曰:‘爲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學》,人君而不知《大學》,無以清出治之原。爲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學》,人臣而不知《大學》,無以盡正君之法。’至哉斯言!聖人弗易矣。明太祖允其臣宋濂請,命大書于廡壁,朝夕觀覽。嗣是列辟俱置之講筵,奉爲筮鑒。誠以是書洪纖包舉,法戒具備,千聖授受之真,百王化理之要,蔑有能外焉者矣。茲臣等仰尊前旨,翻譯繕寫,恭呈乙覽,伏乞皇上邃宫之中,清燕之暇,注意存省,留神玩閲,務期洞厥微奧。措諸施爲,則内聖外王之道,修己治人之術,寧俟他求焉。仍請勅下臣衙門,虔付剞劂,廣行頒佈,俾八旗子弟誦習講求,明體達務,備國家異日之用。則正學表彰,人才熾盛,君德日進於高明,而盛治不臻於光大矣!臣等不勝拳拳之至。
進呈《大學衍義》序
清·蔡世遠
臣始讀《大學》一書,見其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至於治國、平天下,其本末有序,其先後有倫,蓋嘗撫卷而三歎曰:爲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學》,爲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學》。爲人君而不知《大學》,無以清出治之源。爲人臣而不知《大學》,無以盡正君之法。既又考觀,在昔帝王之治,未有不本之心而達之天下者。然後知此書所陳,實百聖傳心之要典,而非孔氏之私言也。
三代而下,此學失傳。其書雖存,概以傳記目之而已。求治者既莫之或考,言治者亦不以望其君。獨唐韓愈、李翱嘗舉其説,見於《原道》、《複性》之篇,而立朝論議曾勿之及。蓋自秦、漢以後,尊信此書者,惟愈及翱,而亦不知其爲聖學之淵源,治道之根柢也,況其他乎?
臣嘗妄謂《大學》一書,君天下者之律令格例也。本之則必治之,違之則必亂違。近世大儒朱熹嘗爲《章句》、《或問》,以析其義。甯皇之初,入侍經帷,又嘗以此書進講,願治之君倘取其書,玩而繹之,則凡帝王爲治之序,爲學之本,洞然於胸次矣。臣不佞,竊思所以羽翼是書者,故剟取經文二百有五字,載於是編。而先之以《堯典》、《皋謨》、《伊訓》與《思齊》之詩,《家人》之卦者,見前聖之規模不異乎此也。繼之以子思、孟子、荀況、董仲舒、揚雄、周敦頤之説者,見後賢之議論不能外乎此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學,純乎此者也。漢、唐賢君之所謂學,已不能無悖乎此矣。而漢孝元以下數君之學,或以技藝,或以文辭,則甚謬乎此者也。上下數千載間,治亂存亡皆由是出,臣故斷然以爲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雖然,人君之學必知其要,然後有以爲用力之地。
蓋明道術、辨人才、審治體、察民情者,人君格物、致知之要也。崇敬畏、戒逸欲者,誠意、正心之要也。謹言行、慎威儀者,修身之要也。重妃匹、嚴内治、定國本、教戚屬者,齊家之要也。四者之道得,則治國、平天下在其中矣。每條之中,首以聖賢之明訓,參以前古之事蹟,得失之鑒,炳然可觀。昔者入侍邇英,蓋嘗有志乎是。比年以來,屏居無事,乃得翻閲經傳,匯而輯之。畎畝微忠,朝思暮繹,所得惟此,秘之巾衍,以俟時而獻焉。其書之旨,皆本《大學》,前列二者之綱,後分四者之目,所以推衍《大學》之義也,故題之曰《大學衍義》云。
《大學衍義》一書,引經摘史,加以剖晰論斷。心法治法,微顯畢具,誠内聖外王之學,合古來著書者而集其大成也。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當習復而身體之。嘗謂有宋道學五子而外,斷推西山爲第一。體用兼優,才德俱茂,恨不究其用耳,著作亦第一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