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了谢停云的院子,一道去向谢老夫请求,明日同谢停云一起去看放榜,谢老夫借口孙子还未大好婉拒了三的请求。
三见状,心知无法强求,只好依礼告辞出来,各自带着小厮回家。
方稚桐与霍昭查公子告别以后,思来想去,终是转身往景家堰而去。
奉墨见他沉着个脸,也不敢跟他嬉皮笑脸,只他身后低声道:“少爷莫急,许是谣传也未可知。”
方稚桐不语。那些行商南来北往的,消息最是灵通,从他们嘴里得说出来的,怕是八。九不离十。
两主仆一路无语,行至谷阳桥头,往桥下一看,果然素日忙碌的茶摊如今并没有支闲云亭旁。来来往往的路行至桥下,都不免向着那边张望,有那相互认得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方稚桐微微眯了眯眼,拿折扇轻敲奉墨肩膀,“去,到前头巷口的条头糕铺去给少爷和自己买两块条头糕回来。少爷凉亭中等。”
说罢微微一撩道袍前襟,下了桥步入凉亭,往亭中一坐。
奉墨衔命而去,到糕铺跟前,隔着帐台对坐里头的老板娘道:“买两块条头糕!”
老板娘起身问:“小哥儿要什么馅儿的?小店有红豆沙馅儿的,亦有绿豆沙馅儿的,另有莲蓉栗蓉的。”
奉墨便一种馅儿的各要了一块儿,趁老板娘取了蒲叶包条头糕的功夫,随口问:“怎么不见桥头汤老头的茶摊?家少爷走得正好渴了,想喝一盏他家的桂圆红枣茶呢。”
老板娘探头朝铺子外头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对奉墨道:“小哥儿有所不知,老汤头的茶摊叫给砸了。”
“真的?”奉墨扬声道。
老板娘赶紧抬手往下压,示意他声音小点儿,“是亲眼看见的。那两看着就是生面孔,不常往景家堰走动的。上来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老汤头是个老实的,又没个帮手,哪里对付得了那两个无赖?茶摊一会儿功夫就叫两砸了个稀巴烂……”
“他家两位小娘子不么?”
“亏得是不!”老板娘将包好的条头糕往奉墨手了一塞,一拍大腿,“要是不巧正好茶摊里,还不得吓个好歹的?!”
奉墨心想也是,若是叫余家小娘子遇个正着,怕是要受一番惊吓了。
“唉……”老板娘一边收了奉墨递来的散碎银子,一边慨叹,“这谢家也实是太霸道了些。余家小娘子好好的一个女儿家,不肯答应给他谢家做妾,就使出这等下作手段,逼余家小娘子就范……”
奉墨不好说谢家的坏话,赶紧捧了条头糕跑回凉亭中。
方稚桐也不去接他手里的甜糕,只默默望着亭外。少了亦珍清脆的叫卖声和她忙碌的身影,这周遭的景致都仿佛失去了颜色,空气中带着淡淡的冷清,教周身发冷。
“那老板娘……都说了些什么?”半晌,他才缓缓开口问。
“糕铺的老板娘说,汤老丈的茶摊叫两个无赖砸得稀巴烂,所幸当日余家小娘子并不茶摊上……”奉墨犹豫一下,还是道:“老板娘还说,谢家太霸道了些,为了逼余家小娘子做妾……”
使些下三流的手段,逼迫寡妇家的独女为妾,岂止是霸道,已然是阴毒了。奉墨腹诽。
方稚桐默然良久。一边厢是他同窗好友,一边厢是他心仪的姑娘,他不是不为难的。思来想去,一时也毫无头绪,只得起身往回走。
回到家中,恰看见母亲与嫂子指挥着家中下,往园子里张灯结彩。大奶奶见他进来,忙对方夫道:“母亲,二弟来了。”
方夫忙支使下家灯笼挑到花园中的灯柱上吊起来,这才招手喊他过去。
“桐哥儿回来了。麒哥儿可好些了?”谢停云出了贡院便一病不起的消息,着实叫她感叹了一阵子。谢家偌大一爿家业,可惜只得谢停云这么一个病怏怏的独孙,将来还不定落谁的手里。麒哥儿这孩子实是福薄,幼失恃怙,虽则有谢老夫庇护教养,不至于被那些个如豺狼般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瓜分了家产,可惜若不能多生几个儿子,抚养长大,谢家早晚不是败落,便是落外手里。
方稚桐微微点了点头,“已然大好,想必不出几日,便能同儿子几一道上佘山踏秋去了。”
方夫取了帕子掩口笑,“到时候麒哥儿有佳相伴,哪里还要同们一道踏秋。”
大奶奶也掩口轻笑,又怕小叔恼怒,便对方夫道:“母亲,媳妇儿去厨房看看,一切可都备好了不曾。”
方夫摆摆手,“去罢。”
大奶奶敛衽告退,带着丫鬟婆子往厨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