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头收了钱,发现孟驼玲出神的望着雨幕。他捋了捋山羊胡,说:“你们知道格木镇这名字的由来吗?”
有故事听,洪春树也凑了过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镇上下了一场大雨,比现在这雨大百倍,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将在山上吃草的两头牛给无情的分开了,那两头牛是一对母子,母牛在河那头哞哞的叫,牛崽在河这边哞哞的回应。”小老头用手指着街对面,学着牛叫,然后接着说,“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条河,把小牛崽和母亲隔开了,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隔母’,后来时间演变,又将‘隔母’换成‘格木’。”
原来格木镇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在里面啊!孟驼玲听得津津有味。
“每个地方都有着它的历史,只是被时间遗忘后,现在的年轻人都知之甚少。你比如从远西县到格木镇途径英雄镇和白果乡,英雄镇以前叫三重堰,白果乡最初叫牛场拨,临县以前叫打鼓新场,因为那儿锣鼓出名且擅长唱戏……”
“两位老师,粉条好了,快来趁热吃吧。”老板娘热情的招呼道。
孟驼玲还意犹未尽,小老头摆摆手:“你们赶紧吃吧,你们要是愿意听呀,以后有机会来找我给你们吹,哈哈!”
吃完粉条,洪春树原本有好多话要对孟驼玲说的,可是餐馆老板实在太健谈了,他根本就插不上嘴。等班车一路鸣笛从格木镇街上驶过已经是晚上六点了。洪春树脱下外套为孟驼玲挡风遮雨,但是由于身材肥胖,个头较矮,举着的手老是杵到孟驼玲的头,他的这份关爱显得很吃力。
透过汽车头的那两颗大灯,那些噼里啪啦的雨点清晰可见。在不安和焦虑中,汽车犹如一个醉汉在雨中跌跌撞撞的前进。雨滴斜打在车窗上,顺着玻璃滑落,像一只刚从泥土中挖出的蚯蚓,扭去扭来的。映在车窗里的面庞模糊一片。
洪春树掏出纸巾想为孟驼玲擦掉脸上的雨水,孟驼玲接过纸巾表示自己来就行。下车的时候,她婉拒了洪春树脱下的外套。她说已经到这里离学校不远了,不用了。
孟驼玲背着一周的生活用品,蹒跚在泥泞小道上,雨水丝毫不怜悯这个背着沉重行囊的女孩。这不是她第一次走夜路,上次,因为有满天的星星为伴,照亮她来时的路。可这次在这乌漆嘛黑的雨夜,却找不到半点星光。
在这样的夜晚,如果哎嘿一声能把那些星星唤出来,就算雨再猛,她也不怕,可是那并不现实。早知道就应该早点从镇上打个摩托车回学校,然而这世上哪里有后悔药。所以自己选择的路,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孟驼玲已经被雨淋成了落汤鸡,寒气侵体,她不禁打了个喷嚏,实在迈不动步子了。她甩了甩淋湿的双臂,从裤兜里摸出手机,沾水的手根本点不动手机屏幕。她使劲的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动作僵硬的翻找出范长庭的号码,拨了过去……
“喂,范老师啊,我刚下车,可是雨下得太大了,天又黑,你家里有没有伞啊?”虽说是求人送伞,但是孟驼玲却没有直说。
“孟老师啊,什么?黑得很啊!你汪姨在忙呢。”范长庭呢也揣着明白装糊涂。
“哦……没事,我已经快到小河边了,不用麻烦汪姨了”
“嗯,你也知道我这腿呀来不了是吧。”
挂了电话,孟驼玲的心拔凉拔凉的,她真后悔打了这个电话。新手机的功能她还没来得及熟悉,手电筒的功能在哪里她找不到,雨水将她的头发紧紧的贴在脸上,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用手抹了一把脸,用手机屏幕那微弱的光给自己照明。
紧密的雨声,沉重的脚步声、急促的喘息声在漆黑的夜里演奏着进行曲。
拐过一道弯,一束白光扫过,这个时间点加上这样的天气应该不会有人出来闲逛吧。难道是汪姨吗?孟驼玲心想,内心也在期待。
“小孟?”
“汪姨!”
手电筒的光一下子照在孟驼玲的脸上,晃得她睁不开眼。汪姨撑着雨伞过来将伞柄递给孟驼玲,就要去接她肩上的背篓。
孟驼玲赶紧躲开,说:“汪姨,您能来接我就十分感激了,背篓已经淋湿了,可别再把您的衣服弄湿了。”
汪姨知道她脾气倔强也就不勉强,重又接过雨伞为她撑着,念叨着:“你这孩子就是爱逞强,看到下雨了就不要硬扛着往学校赶嘛。要么打个摩托车,要么就在镇上住一晚上第二天雨停了再回学校,反正也耽误不了事。”
“汪姨,这么晚了还让您来接我,真是不好意思啊!”
“唉!小孟呀,别这么说。我在堂屋听见那老东西在打电话,他那张臭嘴就是这样,你可别往心里去啊!”
“哪能呢,我来这里工作,多亏了你们照顾,我感谢都还来不及呢。”孟驼玲说的是真心话。她知道,没有谁有义务冒雨给你送伞,能来那就是情分。孟驼玲是懂得感恩的。
回到寝室,孟驼玲用毛巾擦干湿做一股的长发,换掉湿透的衣裤。整理背包的时候,取出那本湿了一半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她扯了几张抽纸准备吸水,翻开书的时候发现里面夹着一封折成心形的信和一张照片。
她把信纸慢慢拆开,读了起来。
()
。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