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元神窥玉筒
其实宋青书不知道的是,蓝家因为太想要破解这个玉筒的秘密,而且也太相信家族弟子对于家族的忠心了,于是没有防备,将所有的家族核心弟子都招了过来进行尝试,其中有几个便是石家打入蓝家的卧底,这几个人表面上和蓝家人没有什么两样,修炼的都是蓝家的养蛊之术,但是暗地里还在偷偷的学习石家的神打之术。
这几个人尝试的时候,偷偷的运转了神打之术,虽然也一样不行,但是却是发现玉筒之上有着一股浓浓的神力,这让他们大为震惊。
要知道石家的神打之术想要施展成功,除了各种施展之人自己的缘故以外,还要有能够借力的地方,而这个借力的东西,除了历朝历代中人为封神供奉的文臣武将,圣贤帝王,以及道佛两家传说中的仙佛以外,便是各种神奇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传说中的人使用过的东西,像石家供奉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可以是被香火供奉的器皿,类似上古祭天时候的大鼎之类的东西。
而眼前这个看起来毫无出彩地方的玉筒,居然身具神力,虽然不知道这是天生就有,还是创造这个玉筒的人留下的,但是结合得到玉筒的弟子所言,便可以知道这个玉筒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存在,而且对于石家有着非一般的意义,于是几人相互商量了一下,便秘密给石家报了信。
石家的几位老祖得到消息以后,抱着宁错杀不放过的心态。决定将这个玉筒抢到手。毕竟那几个弟子不能够真正的发现其中的秘密。可能是他们神打之术不够强,自己等人也许能够行,退一万步讲,便是自己等人不行,但是上面的神力,却是也对自己等人有着大用,于是便密谋策划了这一次覆灭蓝家的行动。
“玉筒啊,玉筒。你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居然让一个传承上古的家族为之覆灭。”宋青书把玩着手中的玉筒,喃喃自语道。“算了,人家一个大家族那么多人想尽了办法都搞不定你,想来我也没有开外挂,搞不定你,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宋青书摇了摇头,将玉筒虽然放在一边,盘膝坐在床榻之上。五心朝天,开始修炼先天功了。
虽然现在进步已经不想以前那么大了。但是修炼之道,重在坚持,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修炼,最终才能够攀上高峰,所以现在虽然修炼看不到什么进展,但是宋青书还是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修炼。[]重生之宋青书263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脑海中浮现着对于先天功的理解,宋青书小心翼翼的搬运着大周天,周天者,气生之际,引气入任督行一周而归丹田,故谓之周天。静极而气生,外物立举。不惊不动,气足欲回,以神领之,一吸而神气直上乾顶,一呼而神气下降丹田,为之一周。以神守之,寂而照,照而寂,在杳冥之间把知觉泯去而入定矣。
渐渐的,宋青书陷入了空明之境,泥丸宫中元神光芒大放,神随气行,心守太虚,真心独立,空空『荡』『荡』,方圆数米之内,好似能够明察秋毫,洞彻微末,似乎风儿拂体的轻柔,微尘翻飞的动作,一切的一切都逃不过自己的眼睛,而自己却好似遗世独立,无喜无悲的注视着一切,便在这时身旁的一样东西引起了宋青书的注意,便是先前的玉筒。
本来元神之力是没有情感的,但是因为先前宋青书的好奇,潜意思的便印在了元神之中,此时看到,一下子便勾起了心中的好奇,于是元神一扫,霎时间一股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宋青书只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奇妙的空间,听到了一个人在细细的诉说着什么,虽然自己没有十分用心的在听,但是他讲的东西却好似印刻在自己脑海深处。
山中无日月,世上已千年。便在宋青书沉浸在玉筒中的时候,时间已经一点一点的流逝,不知不觉中,便已经是月上中天,群星璀璨了。
“原来如此。”宋青书缓缓的睁开眼睛,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没想到居然是这个东西,也难怪蓝家的人想尽办法也弄不明白。”
你道这个玉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原来说穿了不值一提,便是前世小说中常见的用来记载东西的玉筒,相当于是凡人用来记载东西的书籍。
蓝家人之所以不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便是这是修仙之人留下的东西,想要观看里面的东西,便只有拥有元神之力,也就是小说中说的神识,虽然蓝家的养蛊之术也算是修仙百艺的一种的,但是却是走的旁门左道,而且遗失了太多东西,再加上他们根本就不注重元神修炼,所以发现不了,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那个留下玉筒的前辈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临终之前,将自己毕生的功力封印在了玉筒旁,并且设下了禁止,只有元神强大的人才能进入那个山洞,可惜天不遂人愿,计划赶不上变化,世事变迁,让山洞禁止消失,蓝家那个弟子进入其中,元神之力不强,即使是有前辈功力相助,也不过是将自己功力提升,而元神之力却是没有达到要求,这就让他与玉筒真正的失之交臂了。
“当真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宋青书不得不感慨道。要是那个进入山洞的弟子,功力达到一流境界,即使不想宋青书这样提前开启元神,有了哪位前辈的功力相助,也能够修成元神,可惜,这一切不过是假设而已,要是真的如此,便没有了后续的一切事情的发生了,而宋青书也不能够得到这一条长生之路。
“这位前辈也是个悲剧。”宋青书摇了摇头叹息道,“数百年的苦修,到头来终于明白的时候,却是已经晚了,当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你道宋青书为何这么说,其实这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在宋青书看了其实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