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五娘听见蔡琰笑话曹恪,道:“你堂叔和堂嫂说这孩子现在不呆了。”
“是么?”蔡琰有些不信,问道:“怎么个不呆法?”
赵五娘就将曹恪在廪丘救下蔡谷一家的事情告诉了女儿。
这件事,还是之前蔡氏夫妇告诉她的。
蔡琰明白过来,说道:“看来堂叔和堂婶这次是为了报恩,才主动到我家来说媒的。”
“应该是这样的。”赵五娘十分认同女儿的判断,点了点头。
蔡琰又道:“堂叔明明有四个女儿,其中莹妹尚未出嫁。他为何不将莹妹嫁过去,却要让贞姬去联姻?”
赵五娘道:“听他说,是曹仲道想要他儿子娶贞姬。”
“原来如此。”蔡琰这下全明白了。
赵五娘道:“曹棘奴是曹孟德的亲侄,现在又托蔡氏族长夫妻前来说媒,为母左右为难,不想答应,却又不想得罪人,唉,真是难办!”
蔡琰已经有了主意,于是说道:“阿母不要担心,听女儿说,不妨让堂叔转告曹世叔,请世叔六月初一之后上门提亲。”
赵五娘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半晌,才开口问道:“你让为母答应这门亲事?”
蔡琰笑道:“只是允许他来提亲而已,成与不成,还不是阿母说了算?”
赵五娘还是不明白,问道:“他上门为其子提亲,我婉言拒绝,不还是要与人家结怨?族长面上也过不去。”
蔡琰笑道:“阿母完全可以设法让曹世叔和棘奴父子两个知难而退。”
赵五娘眼前一亮,随即问道:“如何让他们父子俩知难而退?”
蔡琰道:“曹世叔和棘奴来了之后,阿母就和他们说我书香门第择婿的规矩,必须要能诗善赋……”
赵五娘顿时明白过来,说道:“然后为母让棘奴赋诗一首,若他写不出来,那就休怪?”
“然也。”蔡琰笑道。
赵五娘道:“如果他作出来了呢?”
蔡琰自信满满地笑道:“女儿听说曹孟德曾经教那个呆子写诗,还教了好几年,结果阿母猜猜怎么着?”
“怎么着?”赵五娘一时好奇,问道。
“那个呆子学了几年也没学会。”蔡琰道,“只是今年好像有些长进了,能写打油诗。”
赵五娘“哦”了一声,道:“他会写打油诗?”
蔡琰道:“女儿也是不久前听鄄城那边过来的亲戚传的,棘奴随他阿翁到兖州来后,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叫什么《悯农》”
她又摇头晃脑地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赵五娘讶然道:“这诗怎么读起来怪怪的?不合韵律,体裁也不像古诗诗,更不是乐府。”
蔡琰道:“所以说这是打油诗。亲戚也没当它是诗,只是觉得可以用来教育子女节俭,才在用饭前随口念给他孩子听,恰巧被女儿听到了。”
赵五娘说道:“不过说真的,从此诗中也可看出,曹棘奴也是个悲天悯人之人,只是可惜,他是太监的曾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