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李乾就带着四百名家兵离开寿张大营,到巨野泽北岸渡口找了两艘大船,乘船渡湖,返回家乡乘氏。
五天后,八千曹军偏师就在曹恪的带领下前去攻打巨野县。
不久前,薛兰在李封回乡招抚族人的同时,领三千部曲北上,占领了巨野,并在此屯兵驻守。
曹军偏师沿着巨野泽东岸湖边的大路行军,于第三天的上午赶到巨野城外,离城池只有十五里。
薛兰得报,急令守城兵丁关闭城门,严防死守。
这边,曹恪领军赶到巨野城郊之后,没有再让部下继续前进,而是就地安营,休息半日,下午再去攻城。
他在士兵们将营寨扎好之后,便带着曹休、丁斐、牛金、李整、李典、邓展六人以及五百名士兵出营,到周围查看地形。
李典此时只是李乾的部曲将,还没有获得曹操任命的军职,并不能算正式的曹营战将,按理来说,曹恪是不应该叫他来的。
不过曹恪还是让李整带着李典一同前来,随同自己出营查探。
原因无他,曹恪希望与李典交朋友。
要交朋友,当然应当多在一起聚聚,联络联络感情了。
李典可是曹营少有的一代儒将。
他不爱与将士争功,敬贤爱士,被人称为长者。
他智勇双全,在历史上着名的逍遥津之战中,和张辽并肩作战,击退了孙权十万兵马。
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只活了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曹恪前世也可以算是李典的粉丝,对这位名将十分崇敬。现在到了三国,当然要想着法子和偶像见面讨教,联络联络感情了。
曹军大营建在巨野泽南岸的原野上。
在大营与湖堤之间,有条东西向的官道,十分宽阔,能容三辆马车并排行驶。
曹恪曾听军中斥候说,这条官道西边的尽头,就是巨野县城。
官道南边距离大营约莫六七里路的地方,是一片密林。林中草木幽深,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曹恪领着曹休、丁斐、牛金、李整、邓展、李典等人跑了一阵,赶到那片密林中。
之前斥候已经查明,密林里面并无敌军,众人因此放心大胆地在林中转悠。
曹恪一边观察林中地形,一边叹道:“这林子真大,完全可以藏下好几千人马。”
“校尉莫非是打算在林中设伏?”一个少年的声音悠悠传来。
说话的少年长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头戴小冠,身披皮甲,英气逼人。
这个少年正是李典。
曹恪稍稍转头,望着李典,颔首道:“不错,我正打算在此隐藏人马,伏击守军。”
话音刚落,他就听见曹休笑道:“这难道就是校尉的智取巨野之策么?”
曹恪听见曹休的语气中带有一丝嘲弄的意味,心中有些不悦,道:“正是,怎么了?”
曹休道:“守军现在呆在城中,坚守不出,怎么可能轻易出城与我军野战?他不出城野战,我军又如何能够伏击得了他们?”
李典不等曹恪说话,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对酒窝,抢先说道:“我军可以用激将之法将守军诱到城外歼灭,然后顺势夺城,从而避免强攻。”
曹恪见李典此言竟然与自己不谋而合,有些惊讶,心说李曼成不愧是一员智将,想法居然与我一样。
他不由得叹道:“曼成与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李典今年虚岁才十六,却已有了表字,就是曼成。
曹休听了李典的言语,愣了片刻,问道:“怎么诱敌?”
曹恪道:“我听说巨野守将薛兰薛元美虽为名士,为所谓‘八俊’之一,脾气却十分暴躁鲁莽,容易骄傲轻敌。我要诱他出城,十分容易,只需要安排一员大将带部下前去城下叫骂。薛元美受不了,必带人出城攻击我军。我军羊败而走,定能将他引到这座密林旁边。”
关于薛兰的底细,曹恪不久前在寿张大营听曹操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