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主编跟妻子交换了一下眼神说:“既然你这样说,那好,我就信你一次,你的身分证呢?拿出来,我复印了一下。∑ .féisuzw.≥”
李锦轩就把已经补办好的身分证,拿出来交给他,他在传真机上复印后还给他,从包里的一沓钞票中,数出两千元钱,让他写了一张借条后,交给了他。
李锦轩接了钱,千恩万谢地走了出来。走到外面,他才发现自己的内衣已经湿透了。
他没想到这次厚颜无耻的冒险,居然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他拿到两千元钱后,乘车到七宝地区走来走去,化250元钱,租了一间农民搭的彩钢板小房子。又交了260钱,去一个电脑培训班学电脑。
他一边学五笔打字,一边为林主编写文章,所以学得很快。只一个多星期,他就学会了五笔打字。然后慢慢地打出了他有生以来第一篇用电脑写的文章,让培训老师给他设了一个邮箱,然后让他边教边帮他把文章发了过去。
林主编看后,马上打电话给他说,:“李锦轩,你的文章我看了。”
李锦轩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恕我直言。”林主编直截了当地说,“你写得太差劲了。”
李锦轩的心象被针扎了一下。说实话,他生长这么大以来,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这么说他文章的。
只听林主编又说:“你的编者按写得不跳,小标题又落了俗套,尤其是开头太一般,没有水平。我们的要求是,要用理论家的眼光,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要有决策者的敏锐思想,站得高看得远;要有经营者的灵活头脑,统筹兼顾,运筹帷幄,为那些一把手们出谋献策,指点江山。还要用作家的生花妙笔,来激扬文字,让他们看了赏心悦目,赞叹不止,这样才能把他们搞定,让他们乖乖地掏钱,你知道吗?不行,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给我重写,明天发给我,如再不行,就算了,我只好另外再招人。”
李锦轩听得心惊肉跳。
看来这碗饭不好吃,但为了生存,他只得拼出全身本领,连夜进行修改。他先反复研究林主编的文章,发觉他的文章象古代的八股文一样,是千篇一律的三段式,标题也都是“快马加鞭奔小康”、“脚踏实地夯基础”之类的溢美之词。
他的文章有个特点,就是用最优美的语言,说尽受访者和其所在单位或地方政府的好话,但要说得恰到好处,象真的一样,不露半点痕迹。
于是,他就刻意模仿林主编的文章模式和语言文字进行重写,一直写到快天亮才写完。文章写得跟古代的歌赋颂词差不多,只是用的是当代最流行的新闻术语,而不是文学语汇。他反复吟诵,觉得琅琅上口,精妙绝伦,才松了一口气,倒在床上稍稍休息了一会,就起床到电脑培训教室去打字。
打完,发过去以后,林主编果然毫不隐讳地打电话给他说:“这还差不多,你被正式录用了。李锦轩,你就跟我好好干吧,保证你不吃亏。”
“那。”李锦轩有些难为情地问,“报社都有些什么规定?”
林主编说:“我们这里没有工资,也没有其它的福利待遇,也就是不办理任何手续,也不订聘用合同,但我们给你发高稿费,写一篇,算一篇,每篇五千字,四百元稿酬,还有,到上海以外的地方去采访,给你每天三十元的补贴。”
李锦轩听着,从头顶一直凉到脚底,愣在那,许久说不出一句话。
“怎么?”林主编感觉到了他的意外和失望,“你嫌报酬低?我告诉你,李锦轩,这个稿费标准,是目前我国最高的,人家都抢着要为我写呢。一个四川的美女记者,到上海来找不到工作,已经跟我写了两年多了,每个月都能写到三四千元钱。我是看你可怜,才录用你的,你倒还……”
“那我,就试试吧。”李锦轩知道自己是个外地的辞职人员,在上海不可能找到正宗的单位和工作,只能找这种非正规的民间打工活干,依附在成功者的身上,在繁荣兴旺的市场经济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林主编又鼓动说:“唉,你真的太穷了,我体谅你。这样吧,李锦轩,我给你一个特别的优惠政策,你出去联系采访线索,只要联系到县市级以上党政部门一把手的,我给你高额奖励,党委书记,一个两千元,县市长,一个一千五百元,只要他们肯接受采访就行,成不成都给你钱;乡镇及企业一把手的,一个一千元,但他们必须同意发稿才行。这样,你一个月跑成几个,不就发财了吗?”
李锦轩来劲了:“好,那我就开始干吧。”
挂了电话,他就跃跃欲试地准备起来。
李锦轩拿到主编林锋给他印的一盒精美名片后,就开始活动。
他先打电话联系,不敢贸然打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的电话,就在电话黄页上,找了个郊区镇政府办公室的电话打过去。
通了,他说:“你好,我是a报记者。我在采访中知道,这些年,你们镇的改革开放力度大,成绩显著,所以想采访一下你们的一把手书记。”
接电话的小姐说:“对不起,我们的书记出国了。”
李锦轩马上说:“那你们镇长在吗?”
小姐说:“镇长?镇长很忙,一般都不接受采访的。”
李锦轩咬住她不放:“麻烦你告诉我,你们镇长姓什么?”
小姐愣了一下,没有回答。他继续追问:“他的办公室电话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