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坊,古代出版与售卖合一的店铺。
诞生于唐末五代,而到北宋末年,就已经于大街小巷盛行。
这种供文人购买与出版的商业,大则称其为书坊、书坞,小则称其为书铺、书肆。
不知不觉间,凌寒来到了东市大街。
街市两旁,书肆林立,雕坊相望。
“杨元那小子是个读书好料子,可不能耽误了。”
想到这里,凌寒缓步走进了一家书坊,书坊牌匾上赫然写着‘三味书坞’四个大字。
自从杨氏爷孙入住家中,凌寒已然将他们看作一家人。
尤其是杨铁匠的孙子杨元,这段时间他行针活络筋脉接触杨元多了,就对于杨元有了一定的了解。
杨元虽然年少,但却天资聪颖。
只是家境窘迫,这才只能在酒楼里当个跑堂伙计。
凌寒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却不想荒废了杨元,因此就打算采购一些经史子集,正好让杨元在养病期间攻读诗词文章。
“秀士,您需要什么书目?”
柜台上一年青年男子,见陌生客人入门,就急忙拱手打起了招呼。
秀士,是对读书人的尊称,也是书坊、书坞之地,对入内客人的一种恭维称呼。
“哦,具体书目太过繁杂,那就……按照启蒙与科考书目,都各来一份便是!”
原来的凌寒虽然是个读书人,也颇具几分文采,但是奈何文人所阅书目繁杂,如今一时间也难以悉数罗列出来。
因此凌寒也懒得去想,反正但凡书坊之地,必定有相对具体的书单。
“好,那请您稍后,小人这就为您备单。”
年青男子客气的招呼,接着就对另一名青衣小厮耳语几句,青衣小厮接过书单,开始穿梭于林立书架之间。
书坞规模不小,不仅有前中后三段,而且门廊处还特意规划一处偏厅,专门留给客人歇息等候之用。
凌寒在偏厅坐下,已有小厮沏了茶水。
史书文献都说唐宋时期饮茶,都是以茶饼煮沸茶汤,因而让日本学去了这一套‘茶道’工序。直到明清时期,才有了后世简易的炒茶与泡茶。
但是这又是后人管中窥豹的狭隘眼界,殊不知煮茶不过是文人官僚层次的标配,岂不知平常人家在简易快捷的生活节奏中,哪里会闲得蛋疼坐下来,弄十几道工序去喝一杯茶?
不急死,估计也渴死了!
所以,书坞这种客来客往的公共场合,准备的自然不是繁琐的茶汤,而就是凌寒习以为常的泡茶。
品着杯中之物,凌寒难得有这般闲情,自然将目光浏览周围布置。
突然,他在书坞廊下空白墙上看到一首诗。
笔法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飘逸。
不论所书诗文如何,单是这笔好字就足以增色良多。
“好字是好,但是……”
凌寒伫立于前,不由得赞叹了一声。
但话音未落,身后传来一声冷哼:“但是什么?”
“没什么!”
凌寒转身看去,却是认得来人,就是当日寿宴中那几位南舟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