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曾经和现在的世界第一强国,不列颠民众对帝国的认同感是空前的。出身落魄贵族家庭的茵娜一跃成为远东一个新崛起势力的军阀太太,不列颠民众似乎也都俱有荣焉。
这其中又以茵娜和爱丽丝的老东家泰晤士报最为活跃,这段时间以来整个泰晤士报的版面都会留出一大片版面为发展区和茵娜做专区。
经过不断造势,茵娜已经成功塑造起了不列颠民众的女儿这一人设,这位离家的女儿在外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和同样心系不列颠的字保中开创了一大片家业。
在这一刻,不列颠本土民众似乎也彻底接受了发展区作为不列颠大家庭一份子这一事实。
。。。。。。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一片人声鼎沸,至少二十五万的雾都民众来到广场听她的讲演。经过一段时间的造势,茵娜也成为了雾都家喻户晓的人物。
“不列颠的亲人们,我是茵娜,我刚刚从南洋回来没多久,说实话不知道说些什么。”
讲演没有使用千篇一律的“雷迪森杰特们”,而是使用东方最常见的拉家常的方式,你还别说,这一句“亲人们”一下子拉近了这些听惯了街头政治家们千篇一律“雷迪森杰特们”的雾都民众。
“我有两个家,不列颠本土是我成长的地方,也就是我的娘家;而南洋呢,是我和我丈夫奋斗的地方,那是我自己的小家。好不容易回一次娘家,说实话真的开心。”
“在发展区,我是一家之主,要操心很多,很累;然而在不列颠在雾都,我就是被各位庇护的小丫头,可以肆无忌惮的耍性子那种。”
说到这,台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掌声。
待掌声逐渐平息,茵娜接着说道:“谢谢大家,你们的热情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家发展区,发展区的人们也和你们一样热情,一样爱我。”
“我刚刚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我有些害怕,毕竟人生地不熟的的,我记得一个五十来岁的阿姨带着我到他的家热情招待了我,吃的其实不怎么好,可是他们一家吃得很香,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们家里最好的食物。。。。。。”
“后来,我认识了我的丈夫——字保中将军,我和他在一起之后,逐渐接手一些事物,也开始不断的和那个地方的民众打交道,慢慢的我发现,他们也和我的隔壁邻居苏珊大妈一样纯朴,也会像小时候苏珊大妈喜欢将她自己做得黑子油饼跟我分享一样,我喜欢吃荔枝,他们总会给我带荔枝。。。。。。”
“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们之中好多都是难民,因为战争,他们的家园被炮火摧毁,逃离到了发展区,可是他们依然如此乐观。”
“我和我的丈夫选择了帮助他们,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接触到了战争,我看到了杀戮和饥饿,看到了无尽的绝望。”
说到这,一旁的工作人员已经将一幅幅巨大的照片竖起,正中的正是那名坐在火车站前的废墟上大哭的孩子。
当战争的血腥被血淋淋的展示在民众的目光下时,民众更多的是对弱小的同情和对侵略者憎恨。
“打倒东阳军郭主义!”
“打倒东阳军郭主义!”
当茵娜开始呐喊的一瞬间,被感染的听众们开始沸腾起来,义愤填膺的挥手喊起来。
茵娜的讲演还在持续,半个月的时间,她将会在整个不列颠本土重要城市停留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