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这一讲就是一个多时辰。
手中石灰做成的粉底已经消耗了一整盒,涂着黑漆的木板被涂满了白色。
黑板上画着一个个的地球的模型,太阳照射的示意图,太阳系行星的运转,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以春分、秋分为例的节气变化,四季变换……
大讲堂内,密密麻麻的人头,但却鸦雀无声,只有董良一个人的声音回荡在这院中。
粉笔与黑板的接触嗒嗒作响,时不时还发出刺啦的刺耳声,让人忍不住皱眉,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捂上耳朵,不肯错过董良的半句讲解。
太阳已经高挂在空中,到了午时,早上啃的那些干粮早已消耗完毕,所有人都饿的肚子咕咕叫,但是,身体上的疲乏并没有影响到这些儒生们的热情。全都全神贯注的在上着这场别开生面的认识地球的课程。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这些儒生并没有亲眼见过董良说的这些东西,而董良拿出来的证据也并不足以十分确凿的让这些人瞬间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
但董良讲的这些东西实在太过于精细,太过于真实,每一个知识点的逻辑都能自洽,而且往往都可以与现实中的真实现象进行联系。
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胡编乱造就可以造的出来的。
古往今来,由人所创造的学术都是充斥着人的个人理解,换个角度去找茬,往往也可以找到反驳的话。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些学术也得到了传播,得到了众多的拥护。
而董良如今提出来的这种新的学术与现实所联系,逻辑更加的严密,理论更加的清晰,这显然与那些乡野中流传的粗糙幻想有着巨大的分别。
即便是这些人与董良所说的学术认识不深,但世间总是有识货的人,董良说的这些东西是真是假,一听便知。
终于在董良将手中残余的粉笔头搁置在讲台上的时候,众人才意犹未尽的开始从知识的海洋中挣脱。
看看日头,时间不早了,是该到了午饭的时候,董良嗅一嗅其实已经可以嗅到大讲堂外面的小院子里飘过来的香味儿了。
五十多个厨师早已开始准备饭菜。
只不过董良讲的认真,学生们听得认真,才忽视了肚子中的饥饿。
两旁侍立的仆人走上前,递上湿毛巾,董良接过,擦一擦满手的白粉。
“诸位,时间不早了,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大家先吃些东西吧,午后继续讲。”
董良话音刚落,三千名学生齐刷刷的站起来行礼谢师。
董良还礼过后,就要转身离开。
又有两人上前准备擦拭黑板,黑板整整有四大块儿,中间有木质的轨道拼接而成,安放了滑轮机关,可以互相上下滑动。
“先生,且慢!”
人群中突然窜出来一些学生,站起身来,举着手高喊着。
董良疑惑的转身。
“还有何事?若有疑问,午后再来不迟。”
儒生躬了一躬,表示一下自己莽撞的歉意。
“不知先生可否暂留黑板上笔记?学生想趁午时进行抄录。”
“正是,正是,请先生暂留黑板笔记。”
众儒生们也附和道。
董良闻言笑道,“你的向学之心,我已知之,且莫要着急。本次讲学所有知识都有专人在一旁进行记录,待讲学完毕将整理归案,付之梓板刻印,到那时,大家都能得到一份。”
“不过你们既然有此要求,那且暂留,待午后再擦去。”
“多谢先生!”
众人恭送董良下台来,董良与刘备等人也不离开,只坐在前排等着一旁的仆人将碗筷分发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