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淮没有再追问他为什么喜欢上了建筑,两人默契地把林徽因揭过,没再讨论这个。
宋淮因为某事被班长叫走后,孟习自己坐在位置上琢磨了半天,还是不太确定,就拿着卷子去找了唐德。
唐吉坷德虽然不再是他们的班主任,但还是他们的任课老师之一,听到孟习说想让他帮忙批一下作文后,二话不说就接过了答题纸。
低头一看试卷上的那些圈圈点点,左上角还有一个鲜红的52分,他就笑了,“宋老师批改过啊?”
宋老师自然是在调侃宋淮。
孟习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原来是不满意宋老师的打分,行,我来帮你看看。”
唐德点点头,拿起试卷沉默着看过一遍,然后思考了几分钟,“我和宋淮打的分差不多,不过能给你54。我看你这篇文,龙头凤尾猪肚子,三样都挺齐全。结构也挺漂亮,就是中间有点拖沓了,节奏没把握好。另外引用和举例有些都比较偏,说不切题吧,都沾亲带点儿故。不过你这个水平(50~55分)的,阅卷老师一般都不会太严格,能多给点分就多给点。另外,段落的开头论点结尾总结写干练漂亮点,老师们一般阅卷都不会太仔细,先看你开头和结尾,再看到你思维和结构都清晰,字也不错,这分就差不多稳了。”
唐德还是很看重这个一路逆袭的学生的,又叨叨地讲了一下他哪些地方怎么优化比较好,讲完后喝了口水,调侃道:“怎么样,宋老师那儿怎么说?”
“和您说的差不多。”孟习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问了,“宋淮说我这个林徽因的选材比较危险,建议我换个万能人物去套。您……您觉得呢?”
“林徽因的有点偏,但总的来说也还行,不是不能用。”
唐德拍了拍他的肩膀,渐渐收起了笑容,严肃道,“有什么素材人物是真的不能用的?前年有人写毛,去年有人写周,一个林徽因而已,考场上人人都写的素材。再说了,如果一个阅卷老师看到林徽因,只能想到关于她的那些八卦,那我觉得这个老师也当得不称职。”
这一番话相当于是给孟习打了一针强心剂。
“再说了,宋淮那小子还让你不要写争议性话题人物……”
唐德说着,从一叠卷子和教案中翻找了半天,终于找出一张打印的作文例文,往桌上一拍,“你看,他还不是写了希特勒?”
有什么题材能用得上希特勒?最近也没有和平与战争的作文题啊?
孟习下意识地瞥了眼题目,就怔了。
这是上届高三一模的试卷,也就是学姐跳楼的那次,之后唐德发给他们做过,他们还看着题目感叹了一番。
不为别的,就因为那作文题是:明亮的色彩。
孟习拿到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学姐跳楼,那次考试,议论文选手的他第一次尝试了夹叙夹议。
明亮的色彩,也是生命的色彩。
那次老师给了他很高的分,60,是他写作文以来最高,甚至还顶替了宋淮例文的名额,代替他在全年级发放传览。
因此,孟习也没能看到宋淮那次作文到底写了什么。
他忽然有些紧张,手心在裤子上擦了擦汗,拿起了宋淮的试卷。
宋淮的字一如既往地隽永漂亮,出锋收笔格外利落,却又不显做作。第一眼看上去就是好看、工整,不会有任何的阅读障碍。
这也是语文老师偏爱打印他作文的原因。
好看的字也能激励激励班里的同学,不是吗?
孟习先看了个开头,忽然有些意外。
宋淮不让他多写夹叙夹议,自己在这篇作文里倒是写得飞起。
他和旁人‘到底什么是色彩,为什么有色彩,做什么才能有色彩的意义’的三部曲结构完全不同,采用的结构……
孟习说不出来,像是递进,却又不像。
宋淮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去叙述、议论色彩是什么,是中世纪妇女鲜艳的裙摆,是泰姬陵工匠夫人身体里的血,是工业革命时喷出的浓浓黑烟,是希特勒的灰色画像,是集中营被按下暂停键的击杀画面,是贫困小巷臭水沟里折射出的鱼鳞光片,是无数个天空的雾霾,是自行车车胎被扎爆后留下的丑陋黑色小洞。
他用了很多隐喻、反讽,还有许多典故,例如《1984》里的口号名句,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洋洋洒洒写了半张纸面。
孟习往后翻去,看到最后一部分他依旧执着地扣着色彩是什么的主题,只在最后一句结尾时这样写道:
“世界没有颜色,肉眼捕捉到的色彩只是在折射人心。”
孟习看着最后一句,久久都没有说话。
多么奇巧、却又冷酷的观点。
“你也发现了吧。”唐德无奈地说,“这小子有点偏执,还有些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