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王仁只是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却是一言不发。
赵云安喝下第一口茶,见王仁似乎无意说些什么,心里不免就有了些不喜。
在赵云安看来,旁的都可以不去论,只说如今这天气,眼见就是暴雨倾盆,身为堂堂一地主官知府,竟是未有丝毫措施,竟是对治下百姓不管不顾,当真是昏聩!
这一会儿,赵云安却是想起了谭纵说的,似是明了谭纵为何会说这王仁不是好官了。
只是无论如何,赵云安身为皇子,既然恰逢其会,自然不能眼见着百姓遭此大难,因此只能先开口道:“王大人,不知府衙可拿出了些办法应对这场暴雨?”
王仁听及赵云安开口相询,面上自然是半点反应也没有的,可心里却是暗暗加紧了盘算,思索这赵云安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毫无疑问,若是这场大雨下来,若是只持续个半夜什么的倒还好说。若是下个三天两夜没完没了的,只怕这秦淮河的河堤怕是就得出问题——王仁记得清楚,这河堤此时却还未全数加固完毕,根本挡不住洪水来袭。
只是,王仁却不敢肯定这赵云安问这话是否还有背地里的意思,毕竟这会儿谁都清楚,这赵云安可是为了查这河堤来的。若是赵云安要借此机会盘问河堤事宜,只怕这会儿一回答却是要自找倒霉了。
有了这些顾虑,王仁不得不违心道:“王爷且放心,南京府往年来已有应对惯例。若是当真有洪灾,南京府必然会有应对措施,断然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见王仁说的如此肯定,赵云安便算是安了几分心。与王仁又说得几句,便告辞离去。
将赵云安送出府衙,王仁却是立即返回偏厅,此时韩一绅仍在等候。
“大人,安王走了?”韩一绅自然清楚赵云安这会儿必然是走了,否则王仁又如何能分的开身过来,这一问不过是为两人的谈话寻个开头而已。
王仁点点头,坐回先前位置,不及说话,门外立即便有伺候的下人送了新茶水过来。
待下人退出门外将门关好,王仁这才开口道:“既然银两已然凑好,我看此时宜早不宜迟,我立即便让奉先领着人一路护送着将银票送进京里去。这银子能早一些送到,阁老那也好在京里头好生运作一番,晚了怕是要误事。”
韩一绅点头应是,只是随后思绪过后却又开口道:“大人,如今城内形势颇为紧张,安王只怕在府外安插了不少眼线。如今府衙内内外外都有人盯着,若是大人派奉先领着大队人马出门只怕会惹起猜忌,要真引得安王下手去拦怕是反而不美。”
王仁闭眼思绪过后,便觉得韩一绅说的在理。只是若只派王奉先一人的话,王仁却又不放心——王奉先虽说武艺惊人,但却也只是在这江南称雄,若是放在北地怕是就要差上许多了。而南京与京城距离极远,怕是有半个大顺朝,即便是沿途有驿站换马,只怕也得在路上耽搁好些时日。
王仁心忧面色自然被韩一绅看在眼里,这韩家家主人老成精,微微一想便清楚王仁顾虑,顿时开口道:“大人可是担忧奉先一人上路顾不得周全?”
“正是如此。”王仁颇为焦虑道:“只是正如韩老你所说,如今我等已然是受人瞩目,若是大张旗鼓的去京城,定会打草惊蛇,反而不美。”
王仁说着,举杯抿茶时却是见韩一绅一副胸有成竹样子,不由奇怪道:“韩老如此模样,莫非已有万全之策?”
韩一绅却是笑道:“不敢欺瞒大人,老朽确是有些许愚见。”说罢,韩一绅却是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写了“明”“暗”两字道:“大人不妨命人分明暗两路,一路大张旗鼓吸引旁人注意,另一路却是先行一步、快马加鞭,争取早日到达京城。”
王仁却是听的心中一动,笑道:“好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老果然老辣。”说罢,王仁却是兴奋地站起身来,在偏厅中来回走动,待有半盏茶时间后才停下道:“如此便让春二领着人走,这一路遇山则停,遇水则歇,总之能拖就拖。另一路则让奉先带着银票领两个家里人小心看护,一路夜行昼伏,万事以小心为主。”
韩一绅却是忍不住迎合道:“大人此言极是,倒是比老朽想的更为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