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看守所的外面,是一条繁忙的道路。
附近某个工地正在施工,土方车络绎不绝,尘土时不时翻飞飘扬,但即便如此,这里的空气依然有着远胜于看守所内的清甜。
我狠狠地吸了一口,却差点没被混入的沙砾呛死——现实就是这样,与理想有着鲜明的差距。
重获自由,我在牢里的好胃口倒是顿时消退了。不远处就有一家火锅店,我也提不起半点兴趣来,也许是上天的旨意,给了我亲自调查并且不依托任何人的机会,我绝不可怠慢。
回到案件本身。
假设石岭成对于快递、医院和银行的调查是真实的,并已经提供了完整的信息,那么我便没有必要去重复调查了。何况在我反应给警方后,他们也表示会继续跟进那几个人。就算石岭成撒谎了或隐瞒了,我作为没有任何身份的普通人,也难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吧,并且假如凶手就在其中,我也将置自己于险地。
所以,我放弃了去验证石岭成所调查事项的想法。
对于我而言,最了解的就是林教授这边了。
梁择栖说林教授是自杀的这一件事,依旧萦绕在我脑海。而我不愿承认的是,更让我在意的其实是假设他真的是自杀,却没有任何明示这一点。
诚如梁择栖所言,明确自杀行为不仅可以更好地掩饰何茼英的罪行,也将避免将我陷于不义。可是他却没有选择这样做……我无法找到更好的解释,便只能暂且推翻自杀的推论,以此宽慰自己。
如今,那个可怕的念头却反复迸出——林教授就是陷害我的人。
第一次这样想的时候,我感到一阵恶心反胃,太阳穴不断地翕动着,我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去想这种可能。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只要动用一点点清醒的理智,就会厘清其中的逻辑可以轻易自洽。林教授不仅能力也对我有足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死无对证,他简直是一个完美犯罪者。
我站在十字路口,无比的茫然。
路口的斜对面有一家装饰奇特的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如同城堡一般的外立面,装饰设计也加入了诸多的童话元素,招牌上只有三个大大的字母“jpd”,用类似《哈利·波特》的风格装点。
一个孩子从里面出来,一手牵着妈妈,一手拎着一个大盒子。
我本没有固定的去向,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直到踏进门口那一刻,才看出这是一家拼图专卖店。里面是琳琅满目的各色拼图,从几十片到一万片的,再往里甚至发现有几万片的,难以想象这些拼图那些小小的孩子竟然能完成。
欸?拼图?
当下的情形不就如同高难度的拼图吗?
只是这拼图不仅难于片数之繁多,从我在审讯室睁开眼那一刻,就已经是一堆碎片了,接下去一个个案子,一个个人物的介入,就像已然混乱的一盒拼图,又被铺上了一层层的其他拼图。抽丝剥茧拼好每一幅拼图的同时,又要将这些拼图在联系到一起,编织成一张庞大的画卷,自然是难比登天。
当然,拼图是需要技巧的。
有的人喜欢按照背面的字母,好比警察枯燥又技巧性的查案,他们遵循传统的刑侦手段,忽略了拼图本身的“魅力”是在正面。当两盒拼图相混,这种做法便会自相矛盾。想象你找到好几片背后都是h的碎片,一定是不知所措,故而此刻还有一种孩童常用的办法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归类法,即找到相同色系或事物的同类碎片,分门别类放置于一处,等到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顺利衔接。
对,我就是个不专业的查案者,从我最擅长的地方入手吧!
想明白这一点后,我决定必须先去找到关于林教授的所有拼图。
走出拼图店,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寻找微博里提到的伟大的作品。
可是,我却毫无头绪。
仅仅在梁择栖面前,我也已然暴露了对林教授缺乏深刻的了解。而在生活中,这样的碎片更多。林教授在最后时光里日夜写作的就是那部伟大的作品吧,但这是唯一一次,林教授没有和我分享小说的内容,也许他是期待我亲自找到并且第一个读到吧……
很快,我就被自己的愚蠢逗笑了。所谓有意义的地方,我几乎一个都说不出来啊,要上哪儿去找呢?
我打开关闭了很久的手机,想再次详读这篇微博,寻找一些可能忽略的线索。本以为会被铺天盖地的短信在一瞬间轰炸,实际上只有寥寥数条广告推送,剩余的全部是app更新的提示。我点了一键忽略,然后笨拙地在百度上搜索微博,因为我根本没有微博这个软件。
林教授的那篇微博已经冲到了热搜第三名,很容易就能找到。
很快我便发现,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用我过多的思考,下面网友已经给了数十个选项,的确都是和林教授有关的地点,从他以前山东的故居到上海好友的餐馆,从大学的教室到住过的病房,各式各样的答案似乎都听来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