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郑军横行海上,无人能敌,可郑芝龙竟然降清,真乃一大憾事啊!”方浩突然感慨道。
听到这个问题,本来打算直接离开的郑成功,突然停下了脚步,然后大声说道:
“我父亲只是被鞑子哄骗,不然他绝不会投降!”
“在下赞成忠孝伯的话,鞑子狡诈,且言而无信,不然也不会入主中原,夺得大半个天下!”方浩认真说道。
“哦?”郑成功听此有些意外,“安定伯似乎对鞑子很是了解?”
“当然!”方浩肯定道。
“那本将倒想听一听。”
“先说令尊之事,当年鞑子假意答应给予令尊王爵,可投降后呢?”
说到这里,方浩有意看了看郑成功,当发现对方正在侧耳倾听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令尊投降后,鞑子直接将令尊押往京师软禁,同时出兵攻打忠孝伯故乡,致使忠孝伯生母自缢身亡,此等背信弃义之事只有鞑子做得出来!”方浩愤愤然道。
听此,郑成功双目通红,脸上是无尽的怒火。
当年他父亲都投降了,鞑子却依然攻打他的故乡,致使他的母亲在战乱中自缢身亡。
也就是这件事,让他对鞑子的恨无以言表!
“再来说说鞑子入关的那些龌龊事,叛逆吴三桂请求鞑子出兵援助,攻打闯贼,且承诺鞑子‘将裂土以酬’,可鞑子却假意答应,迟迟不出兵,最后更是逼迫吴三桂投降。”
“无奈之下,吴三桂只能投降,可投降后呢,鞑子依然不出一兵一卒,让吴军跟闯军大战,而鞑子自己作壁上观,等到双方实力大损,他们再跳出来摘桃子,实乃小人行径!”
郑成功听此,连连点头,鞑子的这种行径的确让人不齿!
“后来鞑子进入京师,给士绅百姓承诺了三件事:一是为孝烈帝发丧,二是严禁抢掠,三是停止剃发,可鞑子除了第一件做到之外,其余两件做到了吗?”
“他们不仅剃发易服,更是圈地、占房、投充,可谓丧尽天良!”说到这里,方浩脸上满是愤恨。
据史书记载,清兵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使无数人倾家荡产。
同时,为了让那些八旗王公贵族有住的地方,多尔衮下令将数十万京城士绅和百姓给赶了出去,造成数十万人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
大量八旗王公贵族圈地之后,纷纷设立农庄,但因缺少劳力,农庄无法生产,于是多尔衮下令实行“投充”政策。
派兵四处抓捕汉人,充当奴仆,强制让他们劳动,由于处境悲惨,大量汉人逃亡。
得知此事的多尔衮竟制定了一条残忍到极致的律法:抓捕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
这一系列的政策,与“满汉一家”的思想完全南辕北辙,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严重恶果。
“鞑子始终是异族!”郑成功认真说道。
“唉,只是可怜我大明百姓,被鞑子如此侮辱、践踏!我恨啊!”方浩大声叹息道。
看出方浩不似作假,郑成功不由得赞叹道:
“没想到安定伯竟如此心怀百姓,本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