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梁铮似乎并无意为自己建造生祠,荀攸心中略一思索,顿时琢磨出了几分门道。
很显然,眼前这些梁铮以自身为原型,制造出的青铜塑像只是造着玩的,目的在于掩人耳目。
而青铜这种合金材料,软硬适中,既然梁铮连如此精巧细致的塑像都能铸造得惟妙惟肖,那想必也能用来铸造其他物件——比如铜钱!
荀攸目光灼灼地看向梁铮,忍不住提醒他道:“渔阳侯,虽说你深得天子宠信,然则私铸钱币,仍是大罪,这可是要抄家的。”
梁铮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被抓到才叫大罪,而且公达大可放心,我向来不做没有把握之事。”
私铸钱币自然是大罪,但前提是朝廷威信犹存。
再过一个半月,刘宏就会驾崩,到时候乱世序幕拉开,谁还顾得上私铸钱币这等小事?
甚至群雄并起,为了筹集军费,哪家不自行铸钱,收取铸币税?
实际上都不用等以后了,东汉自桓帝时起,民间盗铸钱币就已“蔚然成风”。
綖环剪边极为泛滥,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很多都是质量奇差,乃至“缺斤少两”,都不知道被人剪过多少回了。
而等到董卓进入洛阳之后,更是连官铸的铜钱都难以保证质量,如董卓下令铸造的小钱,径不足一厘米,重不足零点五克,入水不沉,轻如鹅毛,简直堪称物理学奇迹。
这等劣币大肆发行,使得本已不堪盘剥的贫苦百姓,在经济上依然受到更加残酷的压榨,市场上从此物贵钱轻,交易变得极其紊乱,有时一斛米几十万钱,通货膨胀到原地上天。
百姓易子而食,现象更是惨不忍睹!
在三国鼎立之后,魏蜀吴各自割据一方,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三大势力都制定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以满足自生的发展。
其中孙吴大泉的铸币税收得最狠,策略也最是激进,成为在历史上继王莽之后发行虚值大钱的第二个先例。
根据《三国志·吴·孙权传》所载:“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设盗铸之料。”
仿王莽钱大泉五十的形制铸造了大泉五百,早期的大泉五百良心未泯,尚能重十二铢,重量维持在八至九克左右,钱径约莫3厘米。
可后来就彻底放飞节操了,减重频繁,最轻者有仅两克!
加上各种盗铸,结果遭到民间坚决抵制。
由此可知,对政客而言,节操和底线什么的,从来都不存在。
以通货膨胀来解决官府的财政问题更是自古有之。
到了赤乌元年,东吴又铸大泉当千钱,前者大泉五百可抵两汉期间五百枚五铢的价值,后者能值一千枚五铢的价值,不管是足重的汉五铢钱,还是后来的董卓小钱及私铸钱,五百当千的比值都过大,是严重的不等值货币。
开此恶例之后,市场上顿时哀声一片,百姓无不抗议,称:“钱太贵,但有空名,人间患之。”
最终造成市场动乱,私铸迭起,经济发展成为了一种奢望。
有此前车之鉴,梁铮自然要未雨绸缪。
正月月初,梁铮便收到樊旷从幽州寄过来的飞鸽传书,言及今年冬季毛料和成衣的售卖情况,得知整个织造行会所有成员都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可混乱的钱币体系,依旧带来了许多原本不必要的损失,让梁铮肉疼不已。
朝廷是完全指望不上了,梁铮的想法就是用水力锻压机开始大量铸造自己的钱币,然后取代其他乱七八糟的私铸钱和劣质钱,统一规范整个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