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horse不如赖活着 > 1 童年记忆(第1页)

1 童年记忆(第1页)

在动笔之前,我看了无数的名人自传。在他们的大作里,无不例外地将自己的出生情况当成书本的开头。名人都如此,朱枸先生自然不能免俗。

6月25日,那是一个清凉的夏日早晨——那是我母亲对我说的,我出生在一个叫丫勒冲的小山村。还有一个更小的村名,叫做“旧屋口”。直到如今,我已经到外面闯荡江湖20多年,可谓见多识广了,见过“三只羊”、“公主坟”、“狗跳涧”这样的地名,但像“丫勒冲”这样粗俗、拗口、不知所云地名真的没有见过,我敢保证,这名字也足使你们是开尽眼界,开尽耳界。

在年轻的时候,我就一直询问村里的前辈,这名字的由来。最权威的解释就是:丫,就是枝杈的意思;勒,是我们那里的土话,荆棘的意思;冲,也是土话,等于我们说的“弄”,什么“三百弄”、“八百弄”,我们那里的地名几乎都跟“冲”有关,比如“十五冲”、“夜鬼冲”、“旧屋冲”。顾名思义,它是那么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村子就坐落于无数高山的夹逢之间,去一趟乡镇,大概要爬山涉水步行3个多小时——现在好多了,出门就可以上公路。

我的村庄人不多,一条长长的冲(弄)有四五公里,七八个村落就散布其中,我出生的村落有个更小的地名,叫旧屋口,大约有四五十户人家,200多人,都姓欧,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那是一比较典型的南方村落,从山上俯视下去,是一片片柒黑的瓦房,间或有些绿树掩映其中。村子的两头,有两个纸作坊,一到工作的时候,水车飞转,老远都能看到白色飞溅的水花,听到水车轰轰的响声。纸作坊的四周,还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用石灰泡制造纸原料竹子的大池子,这些大池子,整日散发着一股奇特的味道。即使我现在身在远方了,但那股味道还是飘在我的鼻端,我永远都忘不了。

上面说了,村子的四周都是山。群山连绵,苍翠欲滴、葱葱郁郁。山上长满了竹子和松树、杉树之类的树木。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小时候放牛,将牛赶到山里面后,就开始流连在山里,摘夜果、寻竹笋、抓小鸟、捡木柴,很是快乐。由于山里竹子漫山遍野,寻找一种专门躲在竹笋里面的虫,我们叫“笋蛆”的小东西,成为我们乐此不疲的工作,这些小玩意,用油盐一炒,香气四溢,真是人间美味!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专门到山区内收购这种东西。拿到大酒楼当成山珍野味出售,价格不菲,2010年我在南宁一个酒楼,因为怀旧,点了一碟,历历可数的几条“笋蛆”,居然要价48大洋!

村旁有条河流,我们叫做“正河”,从村子缓缓流过,汇入外面一条叫黄华河的大河中,水很浅,几乎不能没过脚裸,终年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条河在我小时候还是很清澈的,每天早上,成村的妇女都到河边洗衣服、洗菜,有的人家还直接挑河水来食用。在河边有几株黄皮果树,一到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帮小孩就站在河里,等着树上的人失手将果子掉下来,然后抢上去,在混浊的水中争夺,拿到手后直接放在口中。晚上,许多小孩就在河湾一个水比较深的地方戏水,有时候还能摸到鱼、虾,甚至鳖之类的河鲜。这些景象,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河还是那条河,但河水却是混浊、时常带着泡沫了,常有牛粪、动物尸体之类的东西飘浮其中,不说饮用,就是洗脚也有点头皮发麻了。

除了传统农业外,由于有着丰富的资源,村民最大的副业就是割松脂和制造土纸,不论农业还是副业,都是异常艰辛的体力活。由于村子处在大山深处,所以很多耕田都在很远的地方,耕作都要翻山越岭,最远的要走两个钟头的山路,承包责任制后,我家分得一块耕田,要走路一个小时,每逢收割,挑着成百斤的稻谷爬山涉水,难言的艰辛,那才是真正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现在想起来还直打冷战。割脂的人每天要在几个山头出没,一走就是一天,体力活,素有“一滴脂,一滴汗”的说法。而造纸,更是繁琐、辛苦。从一根竹子变成纸,起码要经过20道工序,我干过几年,其中的艰辛,我在后面会专门讲述到。这种纸叫土纸,是用来祭伺烧给天上的神仙和地下的先人的。前几年回去,村里的纸作坊已经全部被政府撬烂,据说是因为污染环境,造纸厂(主要是红纸)已经将西江的支流黄华河污染得鱼虾死绝。我曾当面问南渡镇的书记,在没有纸作坊后,这漫山遍野的竹子出路何在,他无言以对。

正因为这样的自然环境,村子里面的人并不富裕,但再穷也没穷到什么地步。毕竟生产责任制后,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和责任山。没钱了,上山一挥刀,砍下几跟木头、几根竹子就是钱了。大家说不出满足,也说不出不满足。村里的人在读书方面没有长进,直到现在了,上大学的也只有我跟我弟弟两个,当然,在这个年代,无须上大学也可以到外面发财,而且比上大学的更有出息了。我们村里现在有好多的年轻人,十来岁就到外面打工了,据说挣得比我多得多了,有好几户人家,就用挣得的钱,在镇里或者市内买了房子,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也让我介怀。

我家兄妹六个,我排倒数第二。还有两个姐姐在很小时候就因病去世了(玉妙姐也在40多岁早逝)。以至等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在他的灵前吃饭,还要另外多摆两副餐具给她们。五六个孩子在生产队时代是非常吃力的,单是吃口粮就够累了。好在父亲当时是大队的一个会计,后来又替公社信用社干了好几年活,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都是一个官(冠),所以生活上还是勉强过得去。小时候印象很深的是,夜里家中总是很热闹的,父亲的房间里算盘噼啪直响,人来人往。由于八字的原因,我们兄弟姐妹都叫父母亲为“三叔”、“三婶”,这在我们村是很普遍的,几乎没有人直接喊爸妈的。据说是四岁的时候,由于我体弱多病,被过继给我的一个十四公当孙子,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虽说是过继,但实际上我还是跟家里面的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到最后,连我的十四公也跟我们一起吃了,直到他去世。

母亲小父亲10岁,一台花轿将她抬到村里的时候只有十来岁,20岁就生我大姐,大姐很瘦小,母亲说她生下来的时候像只猫一样大小,她在家里帮到近30岁才出嫁,是我送她出门的,她嫁给一个农民,后来自学成才当了当地比较有名的医生,但极好赌,我们再三规劝,无法,在这里请教高人。大姐育有四个儿子一女,四个考上了学校。在我困难的时候,她偷偷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包括自己的电视机都是她借钱买的。三姐(二姐和四姐是五叔的女儿)读过几年卫校,但命运多舛,仍是农民,嫁给一个农民,育有两子两女,大儿子2006年高分考上中央民族大学,我觉得挺骄傲的,亲自送他去北京。2013年女儿也考上这所大学,可惜我已经无法亲自送她去北京了。七姐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人,她为我和弟弟的学业吃尽了不少的苦,我难以忘怀,一直想报答她,一直到她去世却无法报答,我会在以后的篇幅中提到她。大哥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干了几年农活,后适逢招工,到一个叫梧州的城市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在这个以歧视乡下人著称的城市,他拿着10元钱出去,吃尽了不少的苦头。但他自学成才,逐渐成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他能跳出农门,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精神动力,我和弟弟读书的钱,都是他跟七姐两人想方设法解决的。弟弟考上一间警察学校,至今还在劳教系统当一名普通的警察。

回望故乡和往事,它在我的记忆中逐渐清晰。其实,故乡,不论你走得多么远,它总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你的心,走得越远,离得越久,拉得越紧。即使现在,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条窄窄的村道,上面缀满了青苔;在祖屋的门槛上,布满了刀痕;村口那两株黄皮树和几株龙眼树,终年保持着苍翠的颜色;村口那张池塘,流水淙淙,鱼儿在水草上游荡;几条黄狗,或者黑狗,时常在村头打磕睡。清晨或黄昏,几条老牛“咩咩”叫着,从村道上缓缓走过,几条炊烟竖在村子的上空。而在村边的田野里,四季变幻着颜色,不变的只有青山的容颜;在纸作坊里,水车飞转,一幅幅金黄的土纸晾晒在高高的竹竿上,在风中,是泥土和一股泡制竹子的浓烈气味——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深深的怀念它。

2014年劳动节期间,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但我依然激动异常。”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一点儿小抚慰;最终你不从那爿手掌上走下来,也会从上面跌下来,走向或滑向平阔的地方。这是一种尴尬,一种无奈,却是一种必然。”在《故乡滋味》中,作者凸凹的感叹,自此深有体会。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下里巴人,对出身的地址是很在乎的。就等于韶山冲对于毛*泽*东。所以人们常称呼温*家*宝为“小巷总理”。看来算命的“一屋宅二命运三风水”之说也有道理,出身的人接触地气不同,是故运命不同。我怎么会出身在这个地方呢?这在我后面的《新出身论》等文均有阐述。

话说几个东北的少年犯,在犯事之前想给父母写封信,可是万语千言不知道从何说起,加上读书不多,写信就更难为他了。其中一个只好把任贤齐的《任逍遥》抄几遍给母亲寄去。这首歌词说什么呢?我从网上抄了下来: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随风飘地任逍遥英雄不怕出身太淡薄有志气高哪儿天也骄傲就为一个缘字情难了一生一世想捕捕不牢相爱深深天都看不到恩怨世世代代心头烧有爱有心不能活到老叫我怎能忘记你的好让我天天看到她的笑让我醉也好,让我睡也好把愁情烦事都忘了……著名的电影导演贾樟柯认为是“英雄不怕出身太淡薄”这一句。我认为是对的。但是,应该还有一句: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你说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