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憨憨鄙视地斜了周雨汐一眼:“就你这智商……啊别掐我……好好好,就咱这智商,差不多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反正咱们想了也白想,老实看王老师操作吧。”
屏幕中,王磊的操作看起来依旧简单、平淡,乏善可陈。
待助手准备完毕,他亲手抓起微型加压泵,开始给原先那根尚在假腔内的导管加压。
这又是闻所未闻的操作,换成传统的pci,加压就意味着手术即将结束,已经到了扩张血管、扩张支架的最后一步了。
不过这事远比其他操作好理解,示教室内的三位解说当即解释:“导管撤出后,就像用刀捅了肚子又拔出,必然有血液进入假腔,会带来诸多问题,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所以这根特制器械有内外双重结构——内层极细,周身环绕薄气囊,在外层导管撤出时,气囊将充盈开来,堵住真腔-假腔之间的破口。”
“后续特制球囊进入假腔时,又逐步放气,恢复极细的管径,这样就能近乎无缝衔接,保证血液不进入假腔。”
“好主意!真是把细节考虑到了极致!”一位医生由衷赞叹。
他的同事和他结伴来观摩,此时也赞道:“确实很棒,难怪敢主动制造夹层——如果真的能从头到尾避免血液进入,那夹层的危害就下降了一大半。”
丁金明就坐在他俩旁边,闻言后情不自禁说道:“窥一斑而知全豹,器械细节上考虑得如此周到,整个术式设计能不周到吗?”
“丁主任,您是认为这个adr技术可行?”
丁金明谨慎地说道:“目前为止,我只看到难,看不到任何错处。如果能一直保持,并且达成开通血管的目标,那时才能说可行。”
难?
两位年轻医生顿感羞愧。
林思涵说简单就是难,丁大师也说难,可为什么我感觉一点也不难,还觉得我上我也行?
总不至于是他们比我菜吧?
唉,乱想无益,看操作看操作。
屏幕上,王磊丝毫没有谨慎的样子,一步加压到位。
解说们又解释道:“气囊充盈度早有设定,第一次是充盈到接近导管内径,因此可以直接按参数加压,非常省事,非常安全。”
医生们不由想起新磊支架。
跟传统支架比起来,新磊支架也是各种预设参数,近乎半自动化,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王磊设计的东西好像都是这种风格,对医生极为友好,也有利于患者。
可惜支架还没上市,这个adr器械更是不知要等到何时了,大家伙只能看着示教录像眼馋。
第一次充盈到位,王磊缓缓撤除导管。
导管进入假腔的长度也早有记录,在前端即将撤出假腔破口时,助手二次加压。
这次的参数是导管外径,也即破口的直径。随着导管撤离,内管气囊马上堵住破口。
虽然屏幕上看不到破口处的情况,王磊心里却笃定得很,平稳地撤除导管。
林思涵这时问道:“各位同学,撤除导管后,下面的步骤是放入特制球囊,谁知道这一步骤的关键是什么吗?”
周雨汐嘀咕道:“鬼知道是什么,这可是第一次面世的术式,林老师也太看得起我们了。”
连丁金明身边的俩年轻医生都暗自嘀咕,只有丁金明等寥寥数人面露微笑。
看看四周面露迷茫的人们,丁金明心中忽然生起与王磊惺惺相惜之感。
呃,不对,人家是创造,我是领悟。
所以,我有资格跟他惺惺相惜吗?
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