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重生在70年代TXT > 第三十四章 那些被遗忘的快乐一(第1页)

第三十四章 那些被遗忘的快乐一(第1页)

(今天出差,定时发布,求推荐票收藏)

三月底小学开学,张兴明继续当他的小学生,和哥哥一起上学放学,每天到部队混吃混喝看电视,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二哥那头废铁一车一车的送走,存折上钱越来越多,张兴明觉得这种生活实在是太美好了。

妈妈已经从大集体出来卖冰棍了,位置和上一世一样,副食商店门口,选矿厂这片副食公司是个二层楼,一楼是副食公司和粮站,二楼是百货公司和选矿厂退休工人活动站,而且摆摊的地方正是公交车站,是这一片人流量最大的地点了,很是让另外几家卖冰棍的眼红。

上一世的时候,家里困难,张兴明和哥哥每天放学和星期天不上学的时候,就得帮家里卖冰棍,用一个小纸箱子,一次装个二三十根,拿棉被捂上,走街串巷的叫卖,郭家堡的大街小巷胡同里不时的能听到两个人幼嫩的声音:“甜冰棍,冰棍。”那时候张兴明的肩膀总是被箱子的背带勒的紫红紫红的,也很少和同学一起玩,慢慢同学也不找他玩了,养成了他一个人呆着做事的习惯,长大以后朋友也少。

这一世可不一样了,家里富足,没有恼心事,张兴明和哥哥也就解放了,只有老爸还像上一世一样下班就洗衣做饭卖冰棍,张兴明和哥哥可是尽兴的玩乐。

开春的时候可以放风筝,那时候没有卖风筝的,都是自己做。找几根细竹棍,一张挂历,几张普通纸。把竹棍用线绷成弓箭形,绑成个十字,把挂历糊上去,这就是风筝头,这里用普通纸是不行的,太薄一上天就坏了。然后装上尾巴,可以是长纸条,也可以把纸粘成一环一环的。放风筝的线一般就是渔线,又轻又结实。

放风筝要找一个十分空旷的地方,不能有树,不能有电线和高楼,这在那个时代太简单了,简直是到处都能放,不像现在了,楼高房窄,电线在空中像蜘蛛网一样,想放风筝只能到城郊去找地儿,变得十分难得了。

拉着跑,一边跑一边拉动,风筝飞起来了,就赶紧放线,不停的拉线控制风筝的状态,看着风筝越飞越高,边上的孩子就鼓掌大叫,放的孩子顿时像得了啥大奖一样,洋洋得意。也有做的时候重量没掌握好的,风筝刚起来便又一头扎到地面上,边上的孩子就“噢”一声,放的也垂头丧气的,觉得丢脸。

话说哥哥做风筝很厉害,他做的最长一个风筝有三米多近四米,飞得都看不清了,而张兴明做的风筝从来没飞到高处过,顶多几米高就扎下来,怎么努力认真做都不行,这里包括他叠的纸飞机,都是一松手就掉地上的那种,没这方面的天赋,让张兴明在上一世可是丢了不少的脸,是同学们嘲笑的对像。

到了学校里,玩的东西就文雅了许多。

女同学跳皮筋,玩嘎了哈(猪羊的后腿膝关节那块骨头,染成红色或黄色),男同学就跳房子,弹玻璃球,跑城,还有跳马。扔口袋(打沙包)算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男女一起玩的游戏,那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般都不会在一起玩,如果在一起玩,别的男女同学都会嘲笑的。

跳房子就是要单腿按画好的格子跳到头再跳回来,过程中要捡起事前扔进格子里的小石头,当然捡的时候也是单腿,蜷起的那条腿一落地就算失败,换别人来过。跳的格子一般是九格,也有七格和十一格的,不过玩的人不多。

那时候男生和女生是不在一起玩的,男生的游戏和女生的游戏分得特别清楚,没有人跨界,会被小朋友嘲笑。但有一个游戏例外,就是翻花鼓。

翻花鼓就是拿一根绳子系个死环,用双手挽着翻出各种的花形,越翻难度越大,那个时候,这算是孩子们玩的比较精巧的游戏了,大人和孩子可以玩,孩子自己也可以玩,男孩子和女孩子也会一起玩。玩的时候会围上来一群男孩女孩,哪一方翻出来了就会得到一片喝采,像比赛一样。

弹玻璃球分野打和阵地打,野打就是随便打,没有场地限制,划个起线开始,打中就赢。阵地打就不一样了,要在地上挖一溜小坑,中间有一个要挖得比其他坑宽些,是河。玩的时候,大家在起点,一般离挖好的坑三米左右,从这里划一条线,然后在线后把玻璃球往挖的坑里弹,要从第一个弹到最后一个为赢,这个过程中,要把别人的打出去,还要不能让球掉到中间的河里,掉进去就死掉,算输了。而被打出去的也是输了。玻璃球只有小指肚大,离着几米远用弹的能打中地上的别的球,能准确的滚到坑里,现在一想,那时候的孩子挺厉害的。

玻璃球我是玩过的,不过玩的特别糟糕那种,记得到了四五年级,就没有同学带我玩这个了,嫌我打的太臭。

到了初中,就没有人弹玻璃球了,这算是小学生专享游戏,也没有人特意分,但上了初中就自觉的不再玩了,其实孩子们的规则才是最强大的,谁都会自觉的遵守,不会逾越一丁点。

跑城很简单,在地上画一个目字形,中间那两横是双线,中间有五十厘米的宽度,抓的人就站在这里,不能出线踩线。跑的人要从目字的一头空格越过中间两条线,跑到另一头,也不能出线不能踩线。跑过去不被中间线里的人拍到就算赢,即考验速度又考验反应和爆发力。这个游戏是我们那时候玩的最长久参与的人也最多的,从一年级玩到初中,每个课间操场上都是跑城的人,一个一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跳马,有的地方叫骑驴,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单纯一个叫法。

一般是三或四个人玩,不过也有多人参与的,但人多了容易打架,也危险。

大家剪刀石头布,决出一个赢的,一个输的,赢的跳,输的做桩,其他的人当马。做桩的靠墙站好,当马的弯腰,把头顶在桩的肚子上,后面依次弯腰,把头顶在前面那个人的屁股上,排成一排,然后跳的人从马的后面,助跑几步,从马身后起跳,直接骑到第一匹马背上,坐好以后,和桩石头剪刀布,输的做马,赢的跳,然后第一匹马当桩,如此类推。

这个游戏那时候由其是在小学,非常流行,几乎那个时代的男孩,都有过被骑的经历。不过这个游戏也是最容易打架的,要么是前面马放屁了,要么是跳的把马砸趴下了,要么是玩的人多,跳的人跳不到第一匹马背上,要从后面往前一点一点挪,反正各种情况,经常忽然就打起来了,一堆人骂的打的哭的劝的拉的,闹一会就有人退出,剩下的接着玩。体格小的经常被砸倒在地上,大家滚成一团。

这个游戏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有的时候这边跳起来了,那边桩一躲,就直接撞墙上了,是我哥他们班学生发生的事,那孩子撞的去了医院。我有个同学起跳过猛,直接和桩撞到一起,两个人一个头出血,一个牙当场下岗,被老师找家长,被家长爆打,第二天再看,那两哥们又跳上了。这时候的孩子用现在话讲就是:皮。

跳绳踢毽就很平常了,现在的学生仍然在玩,只不过那时候用的绳和毽是现在的孩子想像不到,绳都是从厂里或哪弄来的电线外皮,或是医院用的绑扎带,毽子都是自制的,铁片做的毽足,把玻璃丝绳打散,穿在上面。或是有人家能弄到鸡毛的,自己扎一个鸡毛毽,肯定会让别的同学羡慕一个学期。

夏天的时候,一大群野小子凑到一起拍哇哇响,就是玩黄泥。张兴明家这里的黄泥筋头很大,用水一和又粘又硬。一大群孩子有的用衣服,有的从家里拿筐,有的拿书包,从选矿厂大门边的山脚把黄土挖回来,然后在选矿厂职工宿舍楼下面做哇哇响。宿舍楼就在张兴明家前面,出了院子就是。宿舍楼的下面有一个水泥打的滴水台,从楼角往外延出来有不到二米宽,这里就成了玩哇哇响的宝地。

把黄泥用水和好,找好水和黄泥的对比,和干了稀了都做不成哇哇响。和好以后,先把黄泥在水泥台上摔成四方块,摔好的黄泥块外观油润光滑,然后开始捏,把其中一面捏成窝,像一个方型的碗,捏的时候要注意,底面要比四面壁稍薄,单面厚度要均,这可是技术活,直接影响成功率的。

大家伙都做好了,开始比赛。

排好顺序,大家一个一个把做好的哇哇响摔到楼下的水泥台上。这个必须在水泥台上玩,因为它够平,如果不平的地方是玩不了的,摔不出响。

摔的时候,用水把碗口四边再润一遍,然后拿在手里,碗口向下,猛的使劲摔到水泥台上,要保证碗口四个边同时着地,就听“啪”的一声脆响,碗底炸开,这就是成功了。别小看这东西,摔出来的声音可正经不小,赶上过年放的鞭了。

然后大家一起评,谁摔的响,谁的是臭子,臭子的拿着家什去挖黄土端水,赢的就等着,等黄土和水拿来,开始下一轮。这东西是不能重复用的,摔完的黄泥就扔在一边,做不出来哇哇响了,就算你糊弄着捏出来也摔不响。

全是七八岁的孩子,玩的是水和泥,这其中状况就多了,自己弄的满身满脸的就不说了,不经意就弄到别人身上,于是你抹我一下,我涂你一把,经常就引起一场混战,有哭的有笑的有跑的有跳的,折腾半天才想起来接着弄哇哇响,不一会又有谁弄别人身上了,再一次混战,总归来说,放学玩这个的,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家家屋里都是“啪、啪”“啊-呜呜-”的声音,等吃完晚饭再出来玩的时候,大家全换了衣服了,也全都呲牙咧嘴的瘸着腿,个个屁股都带着笤帚印呢,于是今天就有了记性,不玩泥了,开始打啪叽或猫瞎乎(藏猫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