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地位次于丞相和太尉,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监督新法执行,开府治事。
三公之间有地位的差别,有权责的相互配合,但若没有君主特别规定,三者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君主。
丞相之下设置九卿协助,也即是九个助手辅佐丞相管理各项具体事务。
九卿,地位次于三公,各管一摊,设置官署而不开府。
九卿中的卫尉同时接受太尉分管。
九卿中的廷尉同时接受御史大夫分管监督。
九卿分别为: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侍从警卫国君的郎官。
卫尉,掌管宫城和都城警卫。
治粟内史,掌管农事、赋税和财政收支。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刑狱审判及监督新法执行情况。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宗室事务。
少府,掌管专供公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国家手工业商业。
无论三公还是九卿,还是他们的编制下属,从此均由君主任免调动,一律不得世袭。
自己本来想仿照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但后来想到那种政治制度分权太过,对君主的依赖性太大,便不做考虑了。
因为一旦政府分权太过,那么权力的天平便会向君权倾斜,也即是君权空前强大。
如果在位君主英明还好说,若是遇到昏君,后果将不堪设想。
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后的演变过程也正是如此。
政府分权的结果只会过分便宜君主,最坏的结果就是会让昏君为所欲为。
因为世袭君主制无法保证下一代是明君还是昏君。
加强对君主的教育可能会缓解君主的昏庸情况,但并不能有效解决。
最后君权越来越强大,君主越来越不自觉,导致臣民地位变得越来越低下。
演变到了明清,臣民在君主面前形同奴才。
君主已经天然地拥有了兵权,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再掌握所有政治权力,不良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