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常有人说这大唐的天下 > 第二十八节 班师回朝(第1页)

第二十八节 班师回朝(第1页)

班师回朝

应该说唐朝对征服土地的政策其实是很合理的,主要就是归于中央政权,对征服民族一视同仁,分化民族聚集,将原统治民族内迁,推广朝廷的土地政策。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安东都护府的腐坏,这些原高丽地区也许并不会再次独立出去。长期以来,东亚文化圈的朝贡体系,都建立在中国的优越感,也就是其余朝贡国的自卑感之上的,因此现在韩国人才这么迫切的需要找回自尊。也因此日本才这样迫切的想要脱亚入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逃开东亚文化圈内对中国的崇拜,利用欧美的光环抬高自己——这个举动在另一个方面说明日本内心是多么的自卑,是多么的不愿面对中国,即使是在科技文化领先如此之多的情况下。

话休繁叙。随后的十余天,唐军陆续接管了高丽全境。七月十日,达成了战略目标的唐军班师回朝,此次出征,仅仅用兵十万,用时三个半月,共击溃高丽军队三十万,俘虏二十万,彻底消灭了高丽国的统治,恢复了汉四郡的治所,平壤也因此改名乐浪郡。李世民皇帝的历史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对长孙无忌:“你知道为什么我不算最牛逼的人,但是我的成就足以笑傲古代那些牛逼的皇帝吗?”

长孙无忌一听就知道李世民又要吹牛逼了,当即表示洗耳恭听。

李世民说:“当然是因为我治国有技术,讲方法,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从兼如流等等等……”以现代的观点,他的政治素养是不错的,比如善于作秀,重视人心所向,根据才能委任人才。但他的政治策略虽然在外交上很成功,但对他的子民有多大的帮助吗?晚年他大兴土木,征伐无度,毫无疑问意味着他也变成了一个好大喜功,喜欢给自己贴金的官僚……

李治可不敢说什么。他有他的想法,安市辽东一线,是著名的鞍山和本溪等产铁产煤的宝地,在此处建立一个钢铁生产线,就可以几百年内都满足整个东亚的需求了。而且这样带来的收入,可以极大增加政府财政,实现更多的公民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带来的认同感,才能真正把中国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因为没有了敌军威胁,李世民的车驾先行一步,每天赶路四百里,五天内就赶回了幽州的范阳大营。而后续部队十五天后也随后抵达,在范阳大营,李世民主持了盛大的授奖仪式,在李治的建议下,定州制作所制作了三万枚三等军功奖章,授予作战人员,而所有的后勤兵也得到了荣誉证明,这些奖励除了在范阳大营当场颁发以外,还通过后勤车队授予了驻扎在前方的将士。

特别是跟随李治出征的三千定州长弓兵,他们的家人纷纷从定州赶来,见证了他们集体授勋的一幕。在李世民亲自谱写的《秦王破阵乐》的伴奏下,将士们用难得一见的国家主义激情,发泄着他们的喜悦。

不少人说:“能得到这样的一副荣耀,真的是一辈子都值得了!”

因此定州和周围的河北地区,后来成为了鹰派聚集和习武成风的地域。人们对当地豪族的追捧也没有那么强烈了,恰恰相反,一直以文官出名的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后来也转而出了不少武将。

八月,李治随李世民的车驾回到了并州,也就是太原府晋阳,这里正是他当太子以前的封地,也是他媳妇王语嫣的娘家所在地。李世民先行回京,而李治则留在太原享受乡下生活。

长安和并州是唐朝最先大量生产煤炭的地区,并且能够行销天下。长安是因为大城市,燃料的消耗巨大,而木柴木炭相对来说,是比较昂贵的。并州则是因为煤炭实在是太好挖了。

想到这里,后世来的李志顿时咬牙切齿,山西煤老板的大名全球扬名,成为世界各大奢侈品商场争相追捧的大客户。山西省的煤炭多到了什么地步呢?根据现代的储藏量,山西省全省含煤的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40%,个县,94个有煤,9个县有煤矿。你在山西省,40%的时间都是在煤炭上行走啊亲!

不仅如此,山西省阳泉,晋城出产无烟煤,含硫量低,品质十分的优良。储藏量?不用担心,至少在唐朝的标准,是可以至少让全国用到公元2000年的。而历史上以木炭为主要燃料,以木材为主要建材的唐朝,在中唐时期,整个陕西省内就已经没有合抱的大树了!

李治呆在并州,下榻于太原府李渊和李世民都住过的老家,这里一直有人在打理,不少都是跟着李渊起兵的老人,因此自然十分亲切,李治也难得的体验了一把乡亲老家的悠然生活。特别是王家的一批小屁孩更是乐得围着太子转悠,不仅有点心糖果吃,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听。

“郎君,今天又要到哪里去?”王语嫣手里拿着一摞厚厚的请柬,“今日又收了二三十家的宴请。”

自太子来到并州,拉关系的人就是络绎不绝。李治刚开始还很有兴趣蹭吃蹭喝,后来就烦了,无非就是那一套,美酒山珍,奇珍异宝,然后拼命毛遂自荐。各州刺史和河东道按察使这批官员邀请也就算了,毕竟李治监国期间,曾有不少文书往来,也算私下联谊。但是地方豪族可就不像话了,如果不是王语嫣的娘家王家也算当地豪强,也是给了王家一点面子,没有明目张胆的送美女过来。李治风流好色大名远播,十五岁得子的佳话更是传遍朝野,这让他好一阵子觉得众人他的眼神,都是怪怪的。

李治便问道:“又是谁啊,除了河东土著薛氏,柳氏,裴氏,司马氏,是不是还有河西的独孤氏?”

王语嫣一脸无奈:“就是哪些人,郎君也知道的,我们王家在太原就有七八房,那些名字可不是容易弄清楚的。”

“算啦不去了,还要劳烦娘子帮我挡一档,今日我要去煤井,上次寻的工人可在了?”

李治把手里的糖都散掉,把一众小屁孩打发走。他也曾遍寻有没有叫王勃的,但是王勃大约生于650年,现在父母恐怕还木有结婚呢。

“早已在偏房候着了。”

“那我先去了,娘子在家莫要无聊,若觉得闷便叫姐妹来玩无妨。”

自从李治来了,王语嫣的一众儿时姐妹都不敢来,一来敬畏李治的威名,二来和太子殿下当朋友,实在是有点太尊贵,压力太大了。李治不愿扫她们的兴,因此也不再勉强。

王语嫣倒是很想解释太子已经变了一个样,不仅举止十分有礼体贴,对女人方面也矜持了许多,不再是那种见色起义狂放不羁的作风了。

李治召了小厮把那工人叫来。此人来时,竟是一个短衣老头,头发发白,约莫四五十岁。李治作揖问道:“老丈,我本是叫个工人,怎么劳烦你来了?”

老丈回礼道:“回大人,某是城外小店村的里正,姓白名山根,因为山民粗劣无知,怕坏了大人的事情,因此我便自己来了。”

“无妨无妨,我此次来只是石炭井,我们边走边说。”

山西多煤,各地打井时,都时有出产。白老头提到小店村处石炭井的由来。小店村离城外不过四五里地,本来也没有石炭井,自从旧井淤塞,村里合资新打井时,便出了不少上好的石炭。小店村便将这口煤井做了自己村属的产业,出煤都是卖给买不起木炭的穷人,除了支付人工,所得费用便由打井出资份额给村民分红。

唐代有钱人都用木炭做饭,有所特产之地,比如蜀中,更有竹炭。而用石炭木柴的,多是穷人。但是石炭也有优劣,譬如晋城出产的兰花碳,便是上好的石炭,烧起来烟气小,十分耐久。小店村产的虽算不上顶级,但也算上好的石炭。自前年开采,已经挖出了几万斤,碳脉挖开了十余丈。

李治知道,上好的煤炭就埋藏在太原府周围广袤的地下,后世勘探表明,整个太原城四周,从文水到阳泉,一百五十公里长的地段,地下都是埋着上好的无烟煤。

可是如果没有好的技术,这些煤,你采的出来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