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想了想说道:“其实昔曰先帝就可以拿下太原了。()。”
赵匡义额首。当时若不是急着撤兵回去,再留下半个月,太原城墙自己就垮了。
然而他与宋九私下交流这件事时,宋九说了正反两面,正面是提前得到河东,反面就是可能因为这件事,契丹愤怒,两国恶战不休,不利于国家将南方全部统一。
但在那次交流中,宋九不怀好意地打了一个小报告,因为赵普提出的先南后北政策,固当时赵匡胤出兵河北之时,赵普等人不赞成,上下不能齐心,也造成北伐困难。
赵匡义认为说得对。
宋九又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伐太原,晋燕不灭,北方始终有警,终不利于国家也。人生起起伏伏,国亦如此。就算我朝世世代代有明主在位,还免不了有天灾[***]。若是国家处于低谷之中,晋燕又为北戎所控,那么国家危矣。若为国家万年计,必收晋燕。”
“卿言极是,晋燕不平,我朝何以得安。”
“臣以为河东可以拿下了,如陛下所言,先帝将河东百姓尽徙之于河洛之间,国力虚弱,我朝正相反,将整个南方收复,我强彼弱,何以不能平之?”
不仅有国家的大势,还有宋九的功劳。
在武器研发上,一直很缓慢。主要宋九对武器不了解,无奈之了。然而宋九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冶炼业与开矿业,去年数量是最高峰,铁课量达到三千多万斤,但还是真正的铁产量,民间开始出现许多私人高炉,导致大部分钢铁流向民间了,据三司估计,去年全国铁产量可能达到五六千万斤。
宋九未当一回事,那也只有三万吨钢铁,并不算多。
然而与以前相比,这个产量十分惊人。
其他的金属产量同样皆提高了两到五倍以上,仅是去年一年,就铸钱三百七十多万缗钱。
又因宋九的推动,虽然避免不了,一部分铜钱外流,不过金银开始出现盈余,特别是来自倭国的银子,这使得银价开始下跌,但它也解决了部分钱荒问题。
它是矿业,冶炼业与贸易,宋九带给宋朝的变化。
还有种植业,养殖业,水利,圩围田。
这些变化使是百姓更富裕,粮食产量也在渐渐提高,并且棉花在北方逐步普及,因为那个新式纺织机器还没有研发起来,所以没有带来棉布的影响,但北方出现了棉衣棉被。
正是这些变化,提高了百姓收入,也提高了国家收入,因为宋九的调控,轻税薄敛,国家盈余不是很多,但给百姓带来深远的影响。()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口逐渐激增。
这让两国国力悬差更大。
“固臣以为国力对比如伐,中国**已久,百姓饱受苦难,因此吴越漳泉回归,京城百姓欢呼一片,民心可伐,为了国家门户也必伐。然而……”
“然而什么?”
“臣以为伐河东易,收幽云难。非是幽云不能收,但不可轻视,从军队战斗力来说,我朝仍不及契丹,想要收幽云,必须采取先帝之想法,进行持久战,用国力耗之。或者学习孙子伐楚,先慢慢将楚国削弱,最后一举平定。”
“宋卿多虑了,”赵匡义一乐道。
太原还没拿下来呢,想什么幽云十六州。
……
“朝廷要用兵河东了?”潘怜儿问道。
宋九未说,可这是大事件,想瞒也瞒不住。
“是啊。”
“官人,为什么你不大高兴?”
朝廷用兵河东宋九不担心,他担心的是后续的事。
主要他记得的历史知识不多,赵匡义两伐幽州是记得的,潘美冤枉也是知道的,然而具体的就不知道了,甚至未来宋朝之前,还以为宋朝军队战斗力很差,杨业军事能力远远超过了潘美。
所以能让他利用的金手指不多。
但正因为知道赵匡义伐北汉后又伐契丹,所以他才担心,因为这次似乎是惨败。
若是按照宋九的想法,先不急伐幽州,而是再等一等,先让乌舍国得到大量的武器,这些武器必增加了乌舍国的力量,那么他们必然向南发展,辽东南部地区多是女真人,现在说法是熟女真,渤海人,以燕颇的能力,就是得到这些武器也颠覆不了契丹,但会严重削弱契丹的实力,起到牵制作用,就象后来的西夏牵制了北宋一样。
还有纺织机械,所有人都轻视了它,但宋九没有轻视。阻卜人的力量不可小视,主要他们太贫困了,纺织机械的改进,不但可以织棉布,也可以织羊毛制品,那么皮毛业就会为阻卜人带来庞大的财富,一旦与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东一西牵制,就是宋朝不用兵,契丹也会头痛了。
那时候才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间。
然而赵匡义十分强势,例如处理政务,处理政务最多的不是卢多逊,也不是宋九,而是赵匡义。
现在宋九能给赵匡义带来影响,赵匡义也看重宋九,但还不能够让赵匡义全部认同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