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这件事之后,杨荣也是感到有些后怕。
他这次算是跟李昉真正的耗上了,他骂李昉的那些话,恐怕过不几天,不仅能传到李昉的耳朵里,也能传到宋太宗的耳朵里。
一次性杀了这么多的人,这件事对杨荣来说,那是可大可小,若是宋太宗想要整治他,别说杀了这么多的人,就算只有把李昉派来的小校给弄成了一根彻头彻尾的人棍,都够他被拉出去砍头的了。
杨荣每天都会去探望浑身是伤,躺在床上的阎真。
每每看到阎真,他那忐忑的心情霎时间又会变的决然起来,反倒会有种对那些人惩治太轻的懊恼。
可一旦离开阎真的房间,他立刻又会清醒下来,担忧着宋太宗将会降旨给予他什么样的惩罚。
在忐忑中过着日子,整天都在担心宋太宗的圣旨会送到忻州来,可越是担心的事情,越是躲不过去,半个月之后,东京来的使者终于还是到了忻州。
宋太宗要杨荣接到圣旨,即刻启程赶往东京,圣旨中的语气也颇为严厉,其中隐约也带到了一两句关于李昉的事情。
接了圣旨,杨荣整颗心都在扑腾着。
在他内心深处,甚至还萌生了干脆不去东京,带着忻州和宁化军的官兵反了的念头。
可仔细寻思了一下,要真那么做了,尚在东京的耶律休菱肯定是死路一条,而他也必然不可能战胜整个大宋的军队,早晚还是要被清剿干净,最终说不得还是死路一条。
横竖都是个死,还不如干脆去东京面圣,至少还能让耶律休菱置身事外,想来宋太宗也不会因为杀了几个恶人,而将他满门抄斩。
心内有了盘算,杨荣也不多做耽搁,在传旨的宦官离开后的第二天,他便带着十多个夜刺营的官兵上路了。
杨荣有个习惯,他每逢走远路,必定不会带太多的卫士,穿着也是寻常百姓的穿着,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多民间的疾苦。
人在到了一定的位置后,所接触的都是相近阶层的人,若是这个时候,还只顾着享受高阶层的待遇,而忽视了深入民间,时间久了,将会脱离真正的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官员坐在高位上,却干不出人事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懂百姓的疾苦,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他们,直到有一天,底层的百姓再忍受不了他么的压榨,终于揭竿而起。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已经更替过无数次,虽说大多数农民起义,到最后都是会被镇压下去,可是许多起义,最终都起到了朝代更迭的催化作用。
上一次杨荣前往东京,沿途发现了刘仪势力的蛛丝马迹,最终帮他解决了这股包藏祸心、意图对大宋不利的势力。
一行人马不停蹄、穿街走镇,不一日,终于到达了东京城。
进城的时候,已是过了午后,宋太宗早已下了早朝,杨荣却没有立刻返回将军府,而是径直朝皇宫方向去了。
他心内始终有些恐慌,怕宋太宗此次叫他来到东京,是因为他在忻州杀了太多的人,要好好惩治他。
可能是杨荣心里一直在担忧这件事,因此才总往坏的上面想。宋太宗若是真想要惩治他,只需要一道圣旨,当即宣布撤了他的职,然后解往东京听候处置就可以,根本没必要让他专程回到东京再对他动手。
走过御街,杨荣向守卫宫门的卫士通禀了一声,请求卫士前去向宋太宗禀报,说是他已经回到东京来了。
可能是宫内早已传出过话,要卫士在杨荣回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向宫中禀报,得知前来面圣的是杨荣,卫士并没有半点推诿,连忙进内禀报去了。
没过多会,卫士回来了,与卫士一同回来的,还有杨荣见过两次的那位宦官。
一见杨荣,那宦官就连忙将他拉到一旁,小声对他说道:“杨大人,你可是惹了个**烦!陛下这两日正在发火,待会见了陛下,你可要小心点说话!”
“多谢公公!”听了宦官的话后,杨荣连忙向那宦官谢了一声。
“陛下正在观稼殿观看今年的留种,特地让杂家前来为将军引路!”宦官微微躬了躬身子,对杨荣说道:“还请将军快些随杂家前去觐见陛下,莫要让陛下等的久了!”
杨荣应了一声,跟着宦官向皇宫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