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植心中有些感动。
郡王真是体恤下属,他都没说出口这些顾虑,他便主动解决了他的全部后顾之忧。
既然郡王明白他的难处,愿意援手,那他就再无顾虑,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
“那便按郡王说的办。”
说完,三人又一起讨论起了选址问题。
多方考虑后,李洵决定将第一个粪丹作坊建在肃城东北方向。
一来此地土地贫瘠,占地多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这里离肃城近,离燎原也不远,肃城和燎原的人粪马粪,军营中用剩下的残次的血肉皮毛,都可以很方便地运送到这里来。
至于禽粪,则需要从民间收集收购,其范围可以扩大到更南边的州郡。禽粪不像猪粪马粪那样易得,最好是委托给商人们,及早置办起来。
无机化合物则可以拜托本地的药商引荐,由银泰的药商大批量从外地采购,再由军方运回来。
有李洵这个手中不缺钱的一方诸侯全力支持,要大批量生产肥料就变得容易很多。
当然,李洵只负责点头和出钱,其中许多细节上的统筹安排,还得林相与周如植去做。
冬季作物的收成在后,眼下更近的是春耕。
周如植建议,最好把另外那些闲置的土地也分给百姓们种植起来。如此才能不浪费今年的春耕农时。
如此,一年有一部分土地就是种了两季的,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就相当于把所有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一年两种,一份一年一种,过年,又可以把两拨土地进行轮换,让其中一份土地得到休息,恢复肥力。
这样一来,便少不得要再分配一次土地。
先前在划分村落的时候,因为肃城户曹主簿的建议,倒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每个村都留足了闲置的土地,以便分给今后的新增人口。
林德康在此插言道:
考虑到以后人口增长,不可在此时将耕地全部分给现有百姓,只能用租借的名义,且时间只有一年,下一年是否续租,由官府决定。这样等以后有更多粮食吸纳外来人口,才随时有新的地可以分。
春耕在冬季大麦的收成之前,百姓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空闲状态,能多一季的收成,哪怕地是租的,他们也会很乐意。
李洵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便采纳了。
林相又说,可以贴出告示,用每五亩地必须种一亩棉为附加条件,将土地租借给百姓。
到时候,地租照样征五亩地的,但棉花须以官府制定的价格全部售卖给官府。
如此一来,百姓们每年可收两季粮食,即使春耕征收稍微多一丁点,手中存粮也依旧会很充裕。
而棉花与甜菜也可以让他们手中产生一部分余钱,促使商业兴盛,让李洵可以征收到更多商税。
李洵听完立刻同意了他的提议。
这个政策,相当于每十亩地种植一亩棉花,比之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历史上那位强制推广棉花种植的皇帝要求的比例还要高一倍。
但对方是全国推广,他只有两郡一城,土地面积不一样,比例不高不行。
如今棉花对他的军队来说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