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一旦有所动作,那必定在自己的思想之中,那么它占据的比重并不大,哪怕只是在特殊时期它才在自己的思想之中占据上风。
其实想要总结一个人的思想,往往来说旁观者会看得更加通透。
就好像《论语》,它其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总结出来的关于孔子的言行罢了。
至于《春秋》,不过是孔子总结前人文章之后的所得。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子创作出的《道德经》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让玄源做出类似于《道德经》这样的著作,根本就不现实,至少玄源明白自己做不到。
能够从自己出世至今的一切举止之中,提炼自己思想的核心,就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了。
当然了,玄源也不是一开始就想要直接定下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这并不现实。
玄源一路走来,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的。
在归纳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也不会例外。
所以,玄源打算由繁化简,先归纳出自己不同时期的不同的选择的某些关键字。
最终再由这些关键字之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核心。
如果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从自己一路走来的每一次选择和决定之中提取的。
那这个核心至少符合玄源之前的本心。
至于它符不符合玄源未来的本心,那还需要玄源不断的展望未来。
事实上玄源的选择并没有错。
《论语》不也是根基孔子的言行归纳出来的吗?
既然这条路可行,那玄源同样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在归纳完这些信息之后,哪怕没有办法让玄源直接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个核心,可至少也能够为自己指明思路。
到了那时,玄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说不定就能够脱口而出了。
玄源开始回想起自己出世至今的经历。
在刚刚出世之时,选择主动到洪荒世界之中游历,除了想要通过游历获得一些收获之外,最主要还是来源于自己对于洪荒世界的好奇心。
甚至这个好奇心一直伴随着玄源之后的游历生涯,这同样也是支撑他走遍洪荒世界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好奇心”是玄源初始修行之时的动力之一,自然也是玄源修行生涯之中的一个关键字。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玄源一路游历一路修行。
在游历的过程之中,玄源见识到了所谓的凶兽,以及凶兽对于洪荒世界的破坏。
从这时起,玄源开启了他的第一次战斗。
在战斗结束之后,玄源选择了收拾战场,并尽可能的恢复被凶兽破坏的环境。
在这件事情上,玄源的举动无一不是源自于他的本心,他确实天然有一颗善心。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几分先天神魔天然对于洪荒世界的维护,不过相比起其他的先天神魔,刚刚出世的玄源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可能会更小一点。
朴素的善恶观,在最初之时确实也决定了玄源的每一次选择,修复洪荒世界的举动,玄源甚至一直保持到现在。
所以,玄源的本心是向善的,“善”自然也就成了影响玄源决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样也是玄源思想的一个关键字。
谷媒
在一路的游历之中,玄源面对过无数的决战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