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一大早,张氏便将孟家大老爷打发到了前院去,又让府里头的丫鬟婆子将六个孩子都抱到了正院这边,交代了花嬷嬷去门口瞅着孟氏的车马的踪影,这才拉着自己的大女儿孟玉兰和二女儿孟玉莲细声交代着。
张氏一连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相差不过一岁,最大的一个孟玉兰已经十四,早已经订好了亲事,而孟玉兰今天的任务便是将孟氏女儿苏蜜蜜身上的东西占为己有,孟玉莲则被张氏教导着,一定要让孟氏好好的出点血。
孟玉荷自小被孟家的老夫人带在身边,性子上倒是个温良的,所以总是和张氏唱反调,而这次张氏也就没有特意交代她,她听着张氏对孟玉兰和孟玉莲说的话,心里头虽然觉得不妥,但是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和张氏发生争执。
就在苏蜜蜜听得不耐烦的时候,马车来到了孟家所在的胡同口。
花嬷嬷忙飞快的跑回了正房,张氏刚领着孟玉兰、孟玉莲来到门口,便瞧见孟氏的马车停稳,笑吟吟的迎上前去,殷勤的撩开了车帘,朗声说道:“姑奶奶和小小姐回来了,这路上可还安稳!”
“嫂子,您怎么这么客气,这大冷的天,也不怕冻着孩子们!”孟氏笑脸艳艳的点了点头,扶着张氏的手腕下了车,浅浅的福了福身子,轻声说道。
张氏含笑的招呼过了孟玉兰、孟玉莲,说道:“快来给你们姑奶奶见礼!”
“玉兰(玉莲)见过姑奶奶,姑奶奶吉祥!”两个看起来一般高的小姑娘,莲步轻移,走上了近前,福身一礼,柔声说道。
孟氏也不含糊,直接褪下了手腕上的一对玉镯子,分别套在了两个小丫头的手上,说道:“这点小玩应你们拿去玩吧,自家亲戚不必如此拘礼!”
说着,孟氏便要拉着苏蜜蜜,往侧门走去,毕竟这站在巷子里吹冷风,真是不是很舒服。
还不等孟氏拉到苏蜜蜜的胳膊,张氏就对着两姐妹递了个眼色,玉兰、玉莲就一左一右的架住了苏蜜蜜,满是谄媚的笑着说道:“大妹妹长得真好看!”
苏蜜蜜最喜欢听人夸她漂亮,再加上这两个姐姐都是自家母亲家的嫡女,虽然她们父亲的身份不如苏蜜蜜的父亲,但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苏蜜蜜也没有摆脸色,笑着跟两个姐姐一同走进了门。
孟氏心里头长叹一声,但是还是笑着随张氏往门里走去。
花嬷嬷留在原地,招呼着车夫从后门将马车赶进了后院,这才往正院那边走去。
孟氏随着张氏来到了正院,还没进门,便听见正院里闹翻天的响动,不自觉的蹙了蹙眉头,张氏歉意的笑了笑,柔声说道:“家里头这孩子多,院子又小,难免闹腾了些,姑奶奶多担待些吧!”
“无妨,这孩子们在一起闹闹才热闹,不像我那里,成日里也没个响动,静得连落地根针都能听见响动,无趣极了!”孟氏含笑说道。
孟氏说是出身书香门第,家中几代人都是耕读之家,但是也不过就是个小富之家,家里在沧州城外有几处不小的庄子,孟氏的父亲也争气,考上了进士,又因为乐善好施,搏了个好名声,皇帝钦点了他做沧州国子监祭酒,得了个从四品的闲职。
而在这京师城里,皇亲国戚都遍地走的地方,这从四品的闲职,还真是显不出什么来,还不如当年秦家在京师城里的名声响亮。
后来孟氏的父亲因为身子不爽利,致仕后,想着这京都城更近龙气所在,特地在这外城里买了一处小院子。
三进院子,前院是孟氏的两个兄长的前院,正院一分二外,将原本的五间正房的正院砌成了两个院落,各占了一半,两侧带着一个跨院,虽然有些挤,但是比起一般人家,已经算是不错的人家,毕竟这京师城里那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而自打孟氏出嫁,这后院也就空了下来,张氏做主将后院也分开了两半,分给了孟家两兄弟的孩子们居住。
孟氏的母亲和奶奶,原本分别住在东西跨院里,如今孟氏母亲孟夫人过世了,西跨院也就空了下来,成了孟家请的西席教书的地方,另开了一个角门,连着外院那边,平日里孟家子孙都要绕道外院,再拐到西跨院去,原本与正院连接的月门也重新砌死了。
东跨院,现在住着孟氏的奶奶,也就是一手带大孟玉荷的老夫人。
说笑之间,孟氏便走进了正院,不曾进正房,便直接拐到了东跨院,去给老夫人请安了。
老夫人已经是花甲之年,但是身体却保养的不错,每日都能吃上两三碗米饭,而且自打孟氏的母亲进门,便将这掌家的差事和库房点算清楚,将钥匙和账本交到了孟氏母亲手里,成日在东跨院里摆弄摆弄花草,倒是活得比一向死抓着掌家权利的孟氏母亲,还长久了许多。
刚一进东跨院,便是一整面墙的攀爬类花草,虽然如今正是隆冬,但是仍然长得葱郁,即便是孟氏也忍不住多瞧了几眼。
老夫人上着暗褐色缎面团纹棉褙子,下着一条暗绿色的棉裙,满头银发梳成了光滑的圆髻,头上带着绣着福寿纹的抹额,鬓边簪着一支赤金嵌红宝石手掌长的梅花簇簇步摇,手里头拿着一串金丝楠木的念珠,半眯着眼睛,默念着经文。
孟氏刚一进门,便有老嬷嬷上前,轻声说道:“姑奶奶请到东次间喝喝茶,稍等片刻,咱们老夫人还没做完早课呢!”
“有劳嬷嬷引路了!”孟氏点了点头,学着老嬷嬷的样子,轻手轻脚的来到了东次间里。
张氏自打进府,便知道这孟氏不是个好相处的,所以多加照付,如今看孟氏这幅做作的样子,不耐烦的撇了撇嘴,但是也是轻手轻脚的走到了东次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