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秦帝国风云录 猛子 > 第412章 大败而走(第1页)

第412章 大败而走(第1页)

右丞相隗状、太傅公子宝鼎、太尉公子腾、驷车庶长公子豹、宗正卿熊布、典客卿公子骞等大臣联名上书,请秦王立储。

宗室和外戚联名举荐长平侯公子扶苏为大秦储君。

秦王政召集中枢大臣商议。

御史大夫冯劫、郎中令蒙嘉、上将军蒙武、治粟内史冯去疾等大臣唯秦王政马首是瞻,他们知道秦王政暂无立储之意,而当前形势也的确不合适马上立储。公子扶苏镇戍山东遥领燕南封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咸阳宫控制地方,遏制功臣们进一步拓展地方势力以对抗中央,所以他们明确表示,立储一事既然已经拖了这么久,又何必急在这一刻?待统一大业完成,中土稳定,再立王储岂不更为合适?

左丞相王绾、上将军王翦和麃公、少府王戊等大臣则以沉默应对。他们和宗室没有达成妥协,但他们不能因为王统一事而与宗室针锋相对,更不能公开反对导致两者之间的联盟破裂,所以他们选择了沉默,以此来暗示秦王政和其他大臣,老秦人不参与这事,立何人为储是老嬴家的家事,他们不合适发表意见,更不合适公开支持谁反对谁。

老秦人的沉默其实就是蓄意阻扰立储,尤其当王绾、王翦这对将相在议事上顾左右而言他,大谈即将开始的渡淮作战,摆明了就是支持秦王政暂不立储的意见。

宝鼎在议事上滔滔不绝,据理力争,充分展示了他做为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势力的强悍力量。

当初秦王政从北疆调走二十万大军的时候,朝野上下都以为宝鼎的实力给严重削弱了,但宝鼎在北疆实施的一系列新政尤其人口迁徙和垦荒屯田发挥了重大作用,宝鼎的实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被他借助北方本土诸族的力量迅速壮大,这次中原决战中宝鼎就是以绝对实力在关键时刻吞灭了齐国,震撼中土。

绝对实力的强大在政治斗争中还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秦王政的政治谋划若想成功,就必须借助北疆武力,所以秦王政不想在此刻与宝鼎发生冲突,而宗室、外戚、老秦人包括关东系,都非常乐于看到这对兄弟大打出手。宗室和外戚支持宝鼎,老秦人和关东系支持秦王政,其实就是意图借助“立储”来推波助澜。宝鼎之所以在与秦王政私下沟通后,依旧固执地推动“立储”,其实也就是将计就计,借豪门贵族的力量来逼迫秦王政让步。

秦王政让步了。他首选认为立储一事迫在眉睫,但当前时机并不合适,然后他夸奖了公子扶苏,认为公子扶苏这些年在外征战功勋卓著,已经具备了成为大秦储君的所有条件。这是秦王政第一次在中枢议事上公开表示,他倾向于由长子公子扶苏来继承王统,做大秦的储君。

宝鼎对秦王政以这种表态的方式来拖延立储极其不满,他毫不犹豫,乘胜追击。

宝鼎详细分析了统一大战的最后进程,对中土大势的发展做了一番预测,虽然很多事情不能公开说,更不能说透,但君臣们心里都清楚,宝鼎之所以这样咄咄逼人,还是要逼着秦王政拿出一个具体的立储时间。

宝鼎认为,渡淮之后,就是最好的立储时间。如果秦王政和咸阳宫认为还是不合适,那可以推迟到西南远征结束之后。

这个建议拿出来之后,老秦人的脸色有些难看了。

从功臣们的立场来说,一鼓作气打过大江,吞灭楚国,完成统一大业无疑最符合他们的利益,但秦王政要想方设法控制地方、遏制功臣们扩张地方势力,宝鼎则想方设法要以最快速度发展北疆武力,这两股政治势力都要阻挠统一大业的迅速完成,所以,秦王政的决策才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想,而宝鼎更是提出“稳定”战略来拖延统一战争的进程。

现在,宝鼎第一次公开支持西南远征,其目的很明显,你老秦人不支持我推动立储,我也就坚决阻止你们渡江作战完成统一战争,大家都来赌一把,假如秦王政赢得了西南远征,国内矛盾在中央财政崩溃的情况下愈发激烈,他还有什么理由不立储?假如秦王政输了,那大秦因为中央财政的崩溃而陷入分裂之危,秦王政若想维持大秦的统一,那就更要立储了。

储君一立,就算老秦人打过大江,吞灭楚国,帮助公子高以江东为封国对抗中央,公子高也永远失去了立储的机会,老秦人也失去了以公子高继承王统来顺利打开分封之门的可能,最终迫使功臣们不得不以武力手段来形成割据事实。如果局势发展到那一步,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彻底激化,内战必然爆发,而内战对中土的伤害之大可想而知,功臣们虽然谋求分封,但绝不想以如此高昂代价达到自己的目的。分封之路太过艰难,谁敢保证他们能走到终点?如果行至中途就灰飞烟灭,那就是一场惨痛的悲剧了。

宝鼎和老秦人对立,双方联盟破裂,这导致老秦人对军队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导致秦王政和中央可以籍此机会削弱宝鼎和老秦人对军队的控制权,这是秦王政乐于看到的局面。

秦王政仔细权衡后,再次让步,承诺在西南远征结束后便择机立储。

这是秦王政在中枢议事上第一次公开与宝鼎联手,其实也就等于变相地改变了他的决策。有宝鼎出面阻挠大军渡江作战,那么西南远征也就是势在必行了。

既然西南远征已经成为正式决策,那中枢必然要做出一系列的准备,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人事调整。

本来这一轮的人事调整中并没有涉及到西南远征,朝堂上各方势力经过激烈博弈,已经在很多人事上形成了妥协,但秦王政和宝鼎却非常默契地以“王储”为工具,突发奇招,政局再掀波澜,打了公卿大臣们一个措手不及,各方势力先期在人事上达成的妥协已经无法应对这一新局面了。

宝鼎拿出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意见。

上将军杨端和出任西南远征军统率,右更章邯坐镇江南为远征军运送粮草辎重。杨端和离开燕南后,燕南镇戍由少上造蒙恬出任。章邯离开山东后,其镇戍临淄之重任则由左更冯鸷承担。冯鸷是冯劫之子。

做为交换,关东系大臣蒙氏、冯氏坚决支持上将军杨端和出任西南远征军统率。

楚系主掌西南远征之重任,如果成功,凭此功绩足以保证熊氏外戚东山再起,所以隗状、熊布和公子骞等楚系大臣也一致支持。

老秦人无力反对。

秦王政当即准奏。

杨端和回东南组建远征军,远征军以荆宛军队和江南军队为主力,东南水师负责运输粮草辎重,整个东南战场上的军队都归杨端和调度。也就是说,此次秦军渡淮作战后,麃公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只能到江淮和王翦一起准备渡江作战,老秦人彻底失去了争夺江南控制权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把本系势力延伸至山东的机会。

接着就是荆宛的控制权。荆宛两个大郡,南阳和南郡。南阳郡守现在是关东系的人,是秦王政的亲信,而南郡郡守还在楚系手中。这次出镇江陵的公子峤要随同远征军作战,辅佐他的昌文君熊炽肯定要带着东南熊氏的主要力量进入西南发展,以图东山再起。东南熊氏一走,南郡就成了朝堂各方势力的必争之地。

宝鼎举荐颍川太守隗藏转任南郡郡守。隗藏主掌南郡,可以把巴蜀和荆宛两地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确保给西南远征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

在宝鼎的举荐里,南郡郡守一职,非隗藏莫属,如果由其他人出任,必定严重影响到西南远征的胜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