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婳人发话了,本打算立刻展开调查的楚浮白也不能不听。
他只得留在家里养伤。
不过这几天过的是真舒服啊!
他什么都不用干,还不用练功,每天都有人贴身照顾。
唯一让他不爽的就是,这两天来拜访他的人太多了,而且大多是文人。
能去王府别院的文人,或者有才名,或者有身份,或者趋炎附势,并不是全部。
很多家贫的、清高的文人,根本不屑去蜀王世子的宴会,所以楚浮白那天讥讽文人的话,并没有令他们气愤,反倒是楚浮白留下的两首词,让那些文人集体兴奋起来了。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谁知道有个大文豪苏东坡?就算是最博学的老学究也不知道哪朝哪代有个苏大才子。
因此尽管楚浮白极力否认,《水调歌头》的作者还是变成了他。
再有就是他临走时念的《满江红》了,那是伟人的大作,且不说其文学性,单是词里蕴含的伟人气魄,便足以征服很多才子佳人。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横扫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这两句在奕城的流行程度,绝不亚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此佳作,有此“大才”,文人岂能不去拜访?
每天来小宅的文人络绎不绝,楚浮白倒也没有开罪他们,但也绝不会高规格招待他们,无非就是在门口闲聊几句。
这很失礼,但没有人怪他,因为谁都知道,楚浮白家中有许多如花美眷。
结果文人们发现,楚浮白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无礼刻薄,对文人也都十分尊敬,若是赶在饭点去,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会请他们去附近的饭馆吃喝。
这样一来,那些观望的,不敢来拜访的,也都来了,比如那天在别院呵斥过他的张正一。
“难得你居然愿意心平气和的和那些文人交往。”家里的女孩们都感到十分意外,这楚浮白态度变化之快,连自己人都看不懂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们记住,我只是个狂傲的纨绔,又不是无能的纨绔,那文人狂傲的也不在少数,我们这也叫物以类聚。我和他们交往,是因为他们没有骂我,对骂我的那些,我可没有口下留德。”
狂傲刚直的文人,比武人更加热血,他们看待问题更加深刻,对时弊抨击也更加犀利、透彻,楚浮白往往能从他们的言语中发现有用的东西,这是他愿意和文人交往的原因之一。
再者,还有个原因就是吸引注意力,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这边才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开展。
但这个完成的似乎不是很成功,等了十几天,蜀王府那边也没有任何动静,蜀王世子也没有设法再报复楚浮白。
这个就有点奇怪了,好在很快就有消息传了过来,楚浮白也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别院宴会之后,世子被蜀王狠狠骂了一顿,责怪他不该命门客动手。
大庭广众之下,若楚浮白不依不饶,若有京城高官与其配合,那后果当真就是可大可小了。
不过蜀王也很迷惑:楚浮白竭力激怒世子,然后又主动杀掉剑客,止住了有可能到来的风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不应该趁机拿捏世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