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谔与郭碟婚礼的那天,赵尚带着曹艾亲自登门祝贺,祝福了两位新人后,郭碟陪着曹艾去了后院,郭允恭则领着赵尚去了书房。
郭允恭的书房很大,书也很多,但很新,一看就是不经常动。
赵尚随手拿出一本《韩非子》,边看边问道:“舅父,事情都安排好了么?”
“放心吧,官家,老臣已经约好了西夏使臣杨守素,后天在樊楼相见。”
“那就按计行事吧,云兴此人出了东京,舅父你就把他忘掉吧。”赵尚淡淡的说道。
“诺,官家……”
回宫的路上,曹艾看出赵尚心情有些不好,小声的问道:“官家有什么烦心事么?”
“没事,只是见了一个人,心情不好。”
“那这个人对官家有用么?”
“有大用,就是朕心里有点愧疚,他曾经也是大宋的高官,朕不忍将其陷入死地。”赵尚叹了口气道。
“官家,你不是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么?也许那个人心里不怪您,还在感谢您呢,臣妾的父亲曾经说过,咱们大宋这些士大夫不怕死,不怕苦,他们最怕的是埋没自己的才能。”曹艾笑着安慰道。
赵尚听了曹艾这牛唇不对马嘴的话,心里竟然爽快了很多,看来自己也不是真的愧疚,只是有点矫情而已。
曹艾今晚立了大功,回去得好好奖赏一下她。
赵尚大婚后没多少日子,西夏使臣杨守素便来辞行了,此人也是汉人,但却是出生在西夏的汉人,西夏有很多汉人存在,这些人你不能说他们是汉奸,因为他们的家就在西夏,西夏的统治者虽说是党项人,但也不可否认,他们是西夏子民这个事实。
赵尚和颜悦色的问道:“贵使怎么不在大宋多呆一段时间呢?可是朕款待不周啊?”
“官家说笑了,外臣国主急招,只能回去,请官家恕罪。”杨守素笑容满面的回道。
自从李元昊来信让西夏使臣忍耐后,西夏人就不敢在公共场合称李元昊为陛下了,而是称为国主。
赵尚不为所动继续说道:“朕听说贵使祖籍是太原人,这么多年了,贵使难道就不想回祖地去看看么?”
听了这话,杨守素大惊失色,连忙摆手道:“外臣自从记事起,便是西夏人,外臣的父亲、祖父也是世居银州,不知太原祖地,请官家恕罪。”
杨守素是正使,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党项人副使,这个副使唯一的任务便是盯紧杨守素,就怕杨守素被大宋给策反了,所以杨守素才如此紧张呢。
赵尚长叹一声道:“哎,既然如此,那朕额就不挽留了,贵使什么时候想回祖地了,一定要提前告诉朕,朕保准你风风光光的回去。”
说完赵尚便摆了摆手离开了,庞籍在旁边笑道:“哎呀,之前还不知道,原来杨大人是太原人啊,真是太凑巧了,老夫的舅家也在太原,早知如此,就该与杨大人多亲近亲近了。”
杨守素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去啊,大宋的君臣对他越热情,他的副使看他的眼神就越不善。
杨守素拱了拱手,随便找了个理由,便逃了,现在只有庞籍一人来找自己攀亲戚,要是再不走,估计富弼、韩琦等人也要过来了。
回到了馆驿,杨守素又收到了一封请帖,他的副使也火川冷笑两声道:“杨正使还真是忙呢,看来在汴梁故旧不少呢。”
杨守素苦笑道:“也火兄,看清楚了,送来请帖的是大宋皇帝的亲舅舅郭允恭,郭允恭有一支去西域的商队,估计是为了这事,此事与你我两家都有好处,也火兄不妨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