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华白了她一计道:“裹着白帛儿……”
“……”阿姜简直无语,难怪瞧着是一马平川,敢情还裹着白帛啊!
可这会儿她要上前将这主子衣裳脱下来再取了那白帛也是不可能的,这主子也绝对不会答应。
“姑娘,我们去给主子请安吧。”阿姜忙催促道。
“我不去。”郁华坐到梨木椅子上,拿起桌案上的茶杯,就势押了一口。
“呃,姑娘,怎么突然不去了?晨安总是要请的。”
“薄家兄妹在,有他们在,我今日不请晨安,师尊他也不会察觉的。”郁华说道,“我们一会儿去膳房瞧瞧有没有空位,我想吃桂花糕了。”
“今日中秋姑娘不是应该想吃月饼来着,怎地想吃桂花糕呢?”阿姜疑惑的问道。
郁华同阿姜一笑,“阿姜是生于长安富庶之地,远天子,路遥处,寻常百姓哪曾吃得起月饼?但中秋毕竟佳节,于是贫苦人家将桂花糕做成圆形,也视作月饼,但终究不是月饼……还是叫‘桂花糕’来着……”
阿姜抿唇:“原来是这样啊。”
“姑娘你既不给主子请安了,那便带阿姜去做桂花糕吧,阿姜也好想吃桂花糕……”
·
“姑娘,蒸好了没有?这香味要把阿姜馋死了。”阿姜盯着冒着大烟的锅,欣喜的说道。
郁华拿抹布擦了擦手,“你去外头院子里转一圈估摸着就好了。”
阿姜闻言就往外头走。
转了一天回来的阿姜眨巴着眼望着郁华道:“主子好了没有?”
郁华简直无语,算着时间也是差不多了,道:“你去取盘子和捧盒来。”她想着纵然是蒸熟了,还是要再闷些时候的。
阿姜倒是迅速的拿来了盘子和捧盒。
“真想不到,你倒是比刚跟着我时变得麻利了。”郁华笑道,揭开蒸笼顶盖,一阵热气扑面而来。
“姑娘和主子做事都是雷厉风行,阿姜慢不得。”阿姜笑道,目光已被桂花糕吸引去。
郁华眉一挑,偏头望向阿姜道:“这话不像是阿姜能说的,不知是谁说的呢?”
阿姜一愣,这姑娘真是好生厉害呢,“是我在离开前哥嘱咐我的。”
郁华闻言一笑。
“姑娘做的桂花糕和市面上卖的不一样,好吃不腻人。”阿姜边吃边说道,“也不知是谁教姑娘做的呢。”
“这也是米糕所以不腻,是米磨得粉而不是你寻常见到的面粉做的,还有这是我奶娘教我的。”
“原来是姑娘奶娘教姑娘的,可是姑娘的奶娘呢?”
“她死了。”
阿姜闻言一噎,知道自己问错了话。可抬眼见小主子很是认真的将那些桂花糕一个个摆在盘子里头,她的小主子此刻眉目里满是柔情……
“这是江南的做法,我奶娘是江南人,那里的桂花糕都是用米磨成粉做的。只是北地粮少,便用面代替了,并不纯正。”她兀自说着,将那一盘子桂花糕放进捧盒里,盖上了盖子,又兀自吃起了另一盘的。
“你怎么不吃了?”郁华将手上的一块吃完,却瞧见阿姜仍旧傻傻的站在那里。
“呃,不是,阿姜可喜欢吃呢……”阿姜动手又拿了一块,细细地吃了起来。
二人吃完那一盘。郁华让阿姜拿起捧盒,去给师尊请安。
王府正殿
郁华进殿的时候听见筝弦之声,郁华一讶,步子也慢了下来,因是才进殿所以瞧不见那里头的情景,也不知是何人鸣琴。
郁华步子放慢了下来,待听了几句,分辨出了这不是师尊的琴音。
待过玉屏,穿珠帘,郁华一眼望向那琴桌处,见那紫衣女子端坐那处素手抚琴,恰成一幅唯美画面,当是泠泠七弦,温婉佳人。
她瞧了鸣琴之人后才偏头去瞧燕祗与薄云书。
缓步上前,从容行礼,“师尊晨安。”
比起以往在王府时候,郁华的晨安礼晚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