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搞定了,撤。”
看着所有资料,无痕地拷贝了下来,辛雨芽终于松了口气。
所谓无痕,倒不是将来完全不可能被官方查出有人拷过了资料,而是指即使发现了拷贝记录,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拷的。
她用的紧急情况ID,都是没有身份验证的,原本设计目的就是一旦特搜部总部大楼遭到了恐怖袭击、数据库机房有被毁风险时,内部幸存者可以任意把资料保护下来。
这些ID的设计环境,就是必须使用者肉身身处机房内、与数据库物理接触,因此配合其他外部安保手段,本来是万无一失的。
“确认走廊摄像头骇入时间尚未结束,安全。可以手动开启消防通道安全门,不会留下视频记录。”
周克配合非常默契地汇报了退路的情况,然后示意辛雨芽可以按计划交替掩护撤退。
他们进来的时候,走廊上的摄像头后门还没有被骇入,所以为了防止“被拍到鬼开门”的诡异景象,才不得不制造噪音、让监控室里的保安出来开门。
但是当他们离开的时候,走廊里的摄像头早已被黑了,因此自己开门闪人是绝对严密的。
一切细节都已经全部想好。
出门,重新关门,恢复摄像头,通过消防通道下到检修层平台,重新爬上玻璃顶,然后取回藏在暗处的透明滑翔翼和喷射背包。
两人花了几分钟,重新校准方向和航线、测算风速、上升气流。
“上升气流和风向,适合朝西北方向开始滑跃。”周克校准完全部参数后,低声汇报。
“西北方向?UCSF的大楼不是在西南方向么?我们这不是越飞越远了?”辛雨芽质疑道。
周克解释道:“多飞几百码或者一英里,这都是小事儿。关键是起飞的时候不能开喷射背包,我们要保证绝对静音不留痕迹。等划出去几百米后再开机也来得及。”
刚才他们飞到特搜部大楼维修层楼顶平台时,最后几百米就是关机无动力滑过来的,所以非常安静。
现在返程的时候,就得改成无动力起飞了。
辛雨芽听说是为了静音,一想也对,立刻不质疑了。
他们按照顺风但有上升气流的西北方向,先后纵身一跃,如同无声的飞鸟,滑了出去。
在水平方向歪歪斜斜滑出500多码、离地高度已经不足150米,他们才打开了喷射背包的动力,然后折了一个大圈,累计飞行航程超过了3公里,最后才飞回UCSF研究中心大楼楼顶。
虽然耗能费时,却把隐身的效果做到了最佳,天衣无缝。
给隐身无人机换上充满的电池,并且把耗空的两块电池组装进载弹仓,几分钟的仓促起飞准备后,无人机再次腾空。
这次辛雨芽选择了飞越海岸线,往太平洋上空飞一阵子,然后寻找一个海岸雷达最弱的点,降低到20米的超低空,打开载弹仓,把空电池像炸弹一样投进大海毁尸灭迹。
丢在陆地上的话,哪怕再是荒郊野外,将来也有被发现的可能性,为了稳妥,宁可丢在海里。
2040年代的防空雷达网,不仅有地面远程雷达站,也有为数众多的固定雷达飞艇和无人预警机——因为地球曲率和地形的原因,地面雷达站的超低空盲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所以,要想确保对贴海飞行的飞机也彻底监控,这个时代的美军海岸雷达网中,无人预警机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只不过,预警机的雷达,对于贴海飞行、仅仅机腹弹仓开启、露出反射破绽的隐身机,也是毫无办法的——弹仓开启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雷达反射面,但这个反射面是朝向海面的,空中的预警机从上往下发射雷达波,根本照射不到这个面上。指望海面二次回波反射也不行。
投掉废电池,无人机拉到高空,越过海岸线,往加拿大方向疾驰。
……
偷窃到手重要资料之后,周克和辛雨芽却没有任何得意。
他们宁可按部就班,多费一些手脚,也不肯冒进加快,留下情报破绽。